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清妖 > 第52章 喏,这就是阿哥!

第52章 喏,这就是阿哥!(2/3)

民同起义军一样不事生产,人数上万之后便如“蝗虫”般铺天盖地而来,如果地方官府的应对能力和组织度弱一些,那就会立马被“蝗虫”啃食,从而成为新的灾区,产生新的灾民。

    也就是为叛乱者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

    朱珪封堵灾民便是想让灾情限制在淮北,不使其向周边扩散,灾民一旦被圈起来就少了乱的危险,官府就能集中资源重点救助。

    但朱珪忽视了一个最要命的问题,那就是安徽官场的赈灾效率极低,这就使得原本重点救助的初衷演化为大规模饿死人,能出来逃荒活命的百姓因为官府的强制不得不在家等死,上演一幕幕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

    “赵大人年轻有为,魄力亦不是我这老头子可比,还望赵大人能多为灾民着想,劝说朱大人一二。”

    荆道乾轻叹一声上了马车,他能代理安徽布政是朱珪一力举荐的结果,可朱珪这个封堵政策又的确造成大量灾民死亡,于公他当抵制朱珪这道命令,但于私又实是不好反对,只能将希望寄托于也不知能干多久的继任者身上了。

    送走荆道乾后,赵安回到城中没有着急接见凤阳府一干官员,而是花了半个时辰时间细读荆道乾的工作日志,随后动用藩司大印颁布一条命令。

    即各州县自即日起只要是往灾区运粮运物资的,由州县主官自行决断,不必往藩台衙门上报,事后报备即可。

    对于民间自发往灾区运送粮食物资的,沿途各地一律放行,不得刁难,若有违者必重处。

    同样,灾区各州县凡是为了救灾出台的举措,也一律先行再报。

    跟先斩后奏一个道理,以节省公文来回汇报请示的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于当下安徽而言,绝不是一句戏言。

    赵安可不希望因为一道道在路上传递的公文令那些本可以马上救活的灾民成为一具具“倒尸”。

    大规模、全方位往下放权,本就是救灾的重要手段。

    可惜,这个手段直到两百年后才成为普遍现象。

    安排完此事后,赵安便叫人通知所有在凤阳府城的官员,无论文武皆来开会。

    作为新任暂署藩台,这也是应有之意。

    毕竟赵安要靠这些官员来推动落实救灾条款,没有这些官员的配合,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空谈。

    凤阳城中最大的官有两个,文官是正四品的凤阳知府李源,武官是正二品的寿春镇总兵丁木三。

    开会的目的除了是要和李源落实凤阳府救灾事宜,也是要同这个丁总兵谈一谈绿营调动权。

    寿春镇绿营如今执行的是巡抚朱珪的封堵命令,赵安不好在明面上推翻朱珪的政策,便想以防乱为由将绿营职能调整为“防乱加救灾”,这就必须得到总兵丁木三的支持。

    然而到了会议召开时间,赵安身边的随员却惊讶发现没有一个凤阳官员前来开会。

    知府没来,总兵没来,甚至连不入流的吏员也没来一个。

    百里云龙以为派去通知的人把开会时间说错了,特意让人再去通知,结果仍旧没有一个官员前来出席暂署布政使的救灾工作会议。

    “凤阳这些官这是不把大人放在眼里吗!岂有此理,我去问个明白!”

    百里云龙气的要带人去知府衙门问个明白,纵是少君犯了擅杀地方官的死罪,可朝廷的旨意没下来前,少君依旧是代理藩台大人,凤阳的这帮狗官凭什么这么对少君。

    赵安却摆了摆手,冷笑一声道:“不必了,落难凤凰不如鸡,人家敢不来,说明人家有底气,根本不怕我。”

    猜都不用猜,凤阳官场“集体”排斥他这个暂署布政使,就是他擅杀定远知县一事的直接副作用。

    认定朝廷会严厉处置他,如此,谁会理会一个马上要下台的代理藩台。

    这会找上门去,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丢更大的脸。

    因为,赵安现在根本拿凤阳官场没办法。

    他手里只有东拼西凑的百余随行人员,毫无威慑力。

    不过,这件事也表明朱珪对凤阳的影响力很大,否则凤阳官场再怎么不看好他“赵有禄”,也不可能做出这种一点面子都不给的事。

    开会连个参会人员都没有,赵安也是叫“将”住了。

    凤阳官员的不配合,让他这个代理藩台实际上也被架空,令不出驿站。

    似乎,他能做的就是呆在驿站内等候朝廷的处置。

    事实也的确如此,赵安在驿站内真就无所事事呆了两天。

    期间,除驿站方面保障正常吃穿用度外,没有任何官员前来拜访过他。

    第三天,让赵安意外的是有人来看他了。

    不是别人,正是江宁布政福昌。

    福昌刚从颍州回来,本不想去的,可朝廷让他继续调查范文同被杀一事,无奈只得到颍州跟朱珪碰了个面。

    也没查出什么,朱珪那边不仅滴水不漏,还要福昌彻查范文同之死真相,还他朱珪一个清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