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之屿的中心有棵“回音树”,树干是半透明的琉璃色,每片叶子都刻着岛上生灵的心愿。但百年前,树顶结出了一颗“默石”,它像块蒙着灰的月亮,会吸走所有飘向树梢的心愿,让回音树渐渐失去光泽。岛上的居民试着敲碎它,可锤子一碰就化作雾气;想烧掉它,火焰靠近便会熄灭,连碎光的光斑落在上面,也只会被悄无声息地吞噬。
碎光看着日渐枯萎的回音树,决定去传说中的“响之谷”寻找答案。那里是声音的源头,据说藏着能让“默”显形的“共鸣泉”。可她没有实体,无法跨越分隔两岛的“虚无海”——那片海没有水,只有翻滚的透明气流,任何灵体进入都会被搅散。
出发前夜,碎光坐在回音树下,忽然发现一片快凋落的叶子上,刻着一个模糊的心愿:“想听听海浪撞碎在礁石上的声音”。那是三百年前一只哑掉的海鸥留下的。她忽然有了主意,伸出指尖,将自己身上最亮的一缕光小心翼翼地裹住那片叶子,轻轻一推。叶子没有飘向默石,反而顺着风,慢慢飞向虚无海。
奇异的事发生了——当叶子接触到虚无海的气流时,那缕光竟发出了细微的嗡鸣,气流像遇到了礁石的海浪般退开,在前方让出一条窄窄的通路。碎光愣住了:原来她的光无法触碰实体,却能与“未被回应的心愿”产生共鸣,而共鸣的震颤,竟能劈开虚无。
她带着更多刻着心愿的叶子踏上旅程,每片叶子都在气流中发出不同的声响:有的像雨滴打在伞上,有的像幼兽的呜咽,有的像雪落在松枝上。这些声音在她身后织成一张光网,护住她不被气流撕碎。
到了响之谷,共鸣泉果然在谷底。那是一汪冒着银色气泡的泉水,每个气泡破裂时,都会传出世间早已消失的声音。碎光摘下一片叶子,轻轻放在泉面上。叶子瞬间融化,化作一道清亮的音波冲向天空,紧接着,所有被默石吸走的心愿,都以声音的形式从泉中喷涌而出:有孩子对流星的呼喊,有老人对逝去伴侣的低语,有花骨朵渴望绽放的轻叹……
碎光带着这些声音回到雾之屿。当万千声响同时涌向默石时,那块灰色的石头突然剧烈震动,表面裂开无数细纹,里面竟裹着一颗小小的、黑色的“无声籽”——那是百年前一个被遗忘的、无人倾听的哭泣凝结而成的。当所有声音包围它时,无声籽渐渐变得透明,最后化作一缕青烟,消散在风中。
回音树重新焕发生机,叶子上的心愿开始发出微光,像无数颗会说话的星星。而碎光也发现,自己不再是只能飘游的光带,那些与心愿共鸣的震颤,在她体内凝成了淡淡的轮廓。她依然无法触碰实体,却能让靠近的人,听见自己心底最想被回应的声音。
从此,雾之屿的居民常常看见,一道带着微光的身影坐在回音树下,指尖的光斑落在叶子上,便会响起一个个温柔的回声。叶子带着碎光的光飘进“虚无海”,奇异的是竟未被搅散,原来那缕特殊的光形成了保护罩。碎光惊喜之下,以更多光斑裹住自己追了上去,成功穿越了“虚无海”来到响之谷。谷中,碎光依指引找到“共鸣泉”,泉水洒在“默石”上竟让它光芒大盛显露出弱点。她用光斑汇聚的力量击碎了“默石”,回音树重获生机,哑海鸥的心愿也借新的灵韵实现,它再次欢快啼鸣,雾之屿恢复了往日生机。 叶子顺着风,慢慢飞向虚无海。神奇的是,裹着碎光亮光的叶子竟在虚无海的气流中稳住了身形。碎光惊喜不已,她赶忙将更多亮光注入叶子,把自己与叶子相连,借助叶子穿过了虚无海来到响之谷。在响之谷,碎光历经艰难找到共鸣泉,却发现开启共鸣泉需要有实体媒介。就在她发愁时,她看到那刻着哑海鸥心愿的叶子散发出微光,与共鸣泉有了微弱共鸣。原来,这份跨越三百年的心愿蕴含着强大力量。碎光凭借叶子开启共鸣泉,获得对抗默石的方法,返回雾之屿拯救回音树。 那片裹着碎光光芒的叶子飘向了虚无海。神奇的是,它竟没被气流搅散,而是借助碎光的光力在气流中稳住身形,朝着响之谷前进。原来碎光的光带有她独特的灵韵,与虚无海的气流形成微妙共鸣,为叶子开辟出一条稳定通道。
到了响之谷,碎光附身叶子找到了共鸣泉。她用海鸥的心愿之声激起泉水共鸣,让“默”的本质显形。接着她带着显形之法回到雾之屿,以特殊方式让默石显形并击碎它。回音树恢复光泽,心愿又能飘向树梢。而碎光也因完成善举,凝聚出了实体。此后她自如穿梭两岛,帮助众生灵实现心愿,成了雾之屿的英雄。 叶子带着碎光的光飘向虚无海。奇怪的是,裹着光的叶子竟稳稳穿过气流,没被搅散。原来,碎光的光与哑海鸥对声音的渴望共鸣,赋予了叶子穿越之力。碎光受此启发,收集更多生灵心愿刻于叶上,用光斑包裹,结成光叶之舟。踏上舟的碎光成功抵达响之谷。在这里,她找到共鸣泉,带回泉水让默石显形。居民们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