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她在渡口搭上去往钱塘的画舫。船行至江心时,突然有巨浪从水底升起,化作只巨手拍向船尾。王晓晓抱着古筝冲到甲板,弹出《乘风破浪》的急板,琴音化作道白玉长桥,将浪手拦在半空。
"是龙君的先锋!"船夫吓得瘫在船头,指着浪涛中浮现的无数青鳞。王晓晓却注意到,那些所谓的"先锋"不过是被妖力控制的鱼群,真正的杀招藏在水下——团墨色漩涡正顺着船底旋转,要将整艘画舫拖入江底。
她突然调转筝弦,弹出段极轻柔的《摇篮曲》。这是她幼时听母亲哼唱的调子,此刻融入灵力,竟让狂暴的鱼群渐渐平静。漩涡的转速也慢了下来,王晓晓趁机运起天音诀,将道传音送入江底:"三月初三,我在龙门等你。"
漩涡猛地收缩,化作道水柱冲天而起,在空中凝出行字:"届时定取你弦骨做琴轸。"王晓晓冷笑一声,指尖在弦上划过,《广陵散》的尾声如利剑般刺入水中,激起丈高的水花。待江面恢复平静时,画舫已驶出数十里,船头的木雕貔貅却不知何时裂开了细纹,那是被龙威震出的痕迹。
三日后抵达钱塘时,周算子已在码头等候。老道长的胡须比上次见面时白了许多,见到王晓晓怀中的古筝,眼中闪过惊叹:"镇魂筝果然认主了。"他递过个锦囊,"这里面是钱塘江的潮汐图,你看......"
锦囊展开的瞬间,王晓晓倒吸口凉气。图上标注的月食时刻,恰与大潮汛重合。更诡异的是,龙门崖的位置竟被朱砂圈出,旁边写着"七星连珠"——当七颗凶星连成直线时,正是蛟龙冲破封印的最佳时机。
"师叔,我们还有胜算吗?"她抚着微微发烫的筝弦,能感觉到江水深处传来的躁动。周算子指着远处的龙门崖:"那里是大禹治水时劈开的断壁,崖顶有天然形成的八卦阵。你用镇魂曲锁住阵眼,我以毕生修为催动定海神针,或许能撑到月食结束。"
说话间,江风突然变得刺骨。周算子从袖中摸出个青铜罗盘,指针疯狂转动,最后指向西北方:"镇玄司的人也来了,他们想坐收渔翁之利。"王晓晓望向岸边,果然见数十个黑衣人正沿着江堤布防,手中的法器在阳光下泛着不祥的紫芒。
三月初三傍晚,乌云开始吞噬月轮。王晓晓抱着古筝登上龙门崖,周算子已在崖顶布好了阵旗。六十四面黄旗按八卦方位排列,每面旗上都画着不同的音符,这是将乐理与阵法结合的"八音阵",能放大她的筝音威力。
"记住,亥时三刻月全食最盛,那时蛟龙的妖力也最强。"周算子将支玉笛塞给她,"若镇魂曲被破,就吹这个,能召来天雷助阵。"他转身走向崖边,长袍在罡风中猎猎作响,"我去稳住神针,这里交给你了。"
王晓晓刚将古筝摆在阵眼,江面上突然升起浓雾。雾气中传来鳞片摩擦的声响,越来越近,带着浓烈的腥气。她深吸口气,指尖落在弦上,先弹出段《静虚吟》静心,待心神合一,才转入《镇魂曲》的开篇。
第一声琴音落下时,崖顶的黄旗突然亮起,六十四道金光汇入筝弦。王晓晓感觉有股暖流从脚底升起,顺着经脉注入指尖,眼前竟浮现出无数人影——那是历代天音诀传人的虚影,正与她一同拨动琴弦。
"小姑娘,凭你也想拦住本座?"浓雾中传来巨蛟的声音,震得崖石簌簌发抖。王晓晓却不答话,只是加快了弹奏的速度。镇魂曲的旋律如锁链般沉入江底,她看见巨蛟身上的鳞片开始剥落,露出下面布满符咒的血肉——那些都是大禹时期的修士刻下的封印。
亥时将至,月亮彻底被阴影吞噬。江面上突然掀起百米巨浪,巨蛟的头颅冲破水面,两只灯笼大的眼睛盯着崖顶。它张口喷出团黑雾,落地化作无数小蛟龙,沿着崖壁爬向王晓晓。
"来得好!"她猛地变调,《十面埋伏》的杀声震天而起。琴音化作道金色屏障,将小蛟龙尽数拦在阵外。但巨蛟的本体已开始冲击定海神针,江底传来沉闷的巨响,连崖顶的岩石都在共振。
就在此时,西南方向突然传来阵破空声。王晓晓眼角余光瞥见,数十道黑影正踩着飞剑赶来,为首者正是青城山遇到的镇玄司校尉。他们竟在此时发动偷袭,青铜镜射出的红光直取她后心。
"卑鄙!"王晓晓急中生智,左脚踩住根低音弦,右手继续弹奏镇魂曲,左手腾出拨动高音弦,同时发出两道音波——一道震向小蛟龙,一道迎向镇玄司的偷袭。但分心之际,巨蛟抓住破绽,尾巴如钢鞭般抽向定海神针,那根万年玄铁铸就的神针,竟被抽出寸许裂痕。
"晓晓!"江底传来周算子的痛呼。王晓晓心头一紧,指尖的银甲突然崩断,鲜血滴落在筝弦上。就在血珠渗入琴身的刹那,古筝发出声龙吟般的清越共鸣,三十三根弦同时亮起,将她的身影托在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