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郑建设是不想去的,这个时期钓鱼的人比鱼都多,去了大多也是空军。
但是被两位老人极力邀请,盛情难却,再加上奶奶的劝说,也只能跟着去了,当然小尾巴瑶瑶肯定也要跟着了。
到了河边果然是人比鱼还多,这个时期,来钓鱼的人,并不是为了陶冶情操,而是为了钓点鱼给家里的老人孩子增加点营养,或者钓鱼换钱,补贴家用。
不过还是有一个位置的人比较少,只不过郑建设有些奇怪,这么大片空地怎么就没有人去呢。
想着肯定是什么大人物,在这里钓鱼了,不让别人靠近。
还不等他多想,张大爷已经背着手,朝那片空地走去,边走还边喊道:“老刘,老李,你们来的挺早啊!”
而且,爷爷和瑶瑶都上前打招呼,看似很熟悉的样子。
郑建设都郁闷了,在这钓鱼的都是张大爷和爷爷钓友,就自己不认识,可能就是自己去医院坐诊的时候,张大爷带着爷爷和瑶瑶认识的的。
张大爷和爷爷已经坐在那里了,瑶瑶已经笨笨跳跳的去看几位钓友有没有收获了。
郑建设却被一个面容刚毅,一脸严肃的中年人拦住了,对他说道:“同志,请到别处去,这里已经有人了。”
而且一看对方就是当兵出身,腰里鼓囊囊的,肯定是枪。
这时,张大爷看到鱼竿迟迟没有到,就看向这边,看完之后,说道:“老李啊,你别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你看把我鱼竿都拦在外面了。”
那个叫老李的人看向郑建设这边,扬了扬手,示意中年人放行:“郑建设这才拿着鱼竿来到张大爷和爷爷跟前。”
张大爷给郑建设介绍两位钓友,郑建设也都是恭敬的问好:“李大爷好,刘大爷好。”
毕竟,还不了解两位脾气,但是可以肯定是这两位是大佬,你想啊,出来能带警卫的最少也是军长吧。
两位老人都是点点头,看看郑建设就不再说话了。
郑建设则是拿着他的鱼竿找了一个稍微远一点位置开始挂耳钓鱼。
时不时偷偷看向张大爷,只见张大爷,拿起罐子的饵料,就像撒种子一样,直接撒向爷爷和自己钓鱼的位置。
撒完之后才发现没有挂耳了,又从爷爷的鱼饵罐子里倒了些,这才坐下开始钓鱼。
看的建设直咂舌,心说:“哪有人这样钓鱼的,都不打窝的好吧.!”
就在他的时候,已经有人替他开口了,就听见刘大爷不满的开口道:“我说老张,你这是喂鱼呢,还是钓鱼呢。”
听到刘大爷的说话,张大爷也不怵直接回怼道:“你懂个蛋,我这叫打窝,能不能钓上鱼来,就看窝打的好不好。”
李大爷看着两人斗嘴,“你们两都别吵吵了!”
郑建设以为他是要当和事佬,就听见李大爷说道:“你们两个都是半斤八两,谁也别笑话谁。”
说着指着刘大爷的鱼竿说道:“老刘,你的鱼饵都没了,你还钓呢,你当鱼和你一样傻,自己把自己挂钩子上啊!”
又指着张大爷说:“老张,你也谦虚点,钓鱼就好好钓,你把鱼都喂饱了,鱼还能咬钩啊!”
这时,张大爷听到说:“嘿,老李,你这是猪鼻子插大葱——装象呢!你以为你很会钓鱼啊?”
刘大爷跟着附和道:“就是就是,我看呐,有些人不知道的还真以为他很厉害呢,可实际上呢,都十几天了,连一条鱼都没钓到过!”
郑建设在旁边听着这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斗嘴,心里不禁暗暗思忖:这三个人怕不是冤家吧?就为了这么点小事,居然都能吵起来
刘大爷继续戏谑的说道:“某些人啊,自己一条鱼都没钓上来,却还买了条鱼回去,然后跟孙女炫耀说这是他自己钓到的。
哎呀呀,我都替这个人感到难为情呢!”
说完看了一李大爷,继续说道:“哪像咱老李刘啊,心里那叫一个坦荡,没钓到就是没钓到,从来不会弄虚作假的。”
这时李大爷没底气的辩解道:“你胡说,那就是我钓的。”
刘大爷笑着说道:“是吗,我怎么没听说过,有谁钓上来过五六斤重的草鱼来。”
就在这时,郑建设鱼竿动了,郑建设连忙站起来身来,本来想直接提起来,但感觉这鱼有些大,就开始不断的拖动鱼竿开始溜鱼。
这时,瑶瑶听到动静,连爬过来喊道:“哥哥,你钓到鱼了吗?”
而瑶瑶的声音把几位斗嘴都给惊动,连忙跑过来查看,一个个都开始七嘴八舌的指点起来。
“建设,快,收线。”
“不对,这鱼不小,再溜会。”
“对对,继续溜会,等鱼力气耗尽了,在收线。”
这一个个大爷比自己钓到鱼都兴奋,张大爷都准备好抄网准备捞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