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陆承安也没法不理会周俊原,直接扭头走人了。
他对着周俊原点了下头,就说道:
“周兄,我过来看看书。”
此话一出,周俊原的眼睛都亮了。
他可是清楚陆承安记忆的人,也知道有陆承安在,多少书本上的内容都不用翻书就能从陆承安这得到答案。
正好,他成为探花郎后,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位。
而他自报到后,就被上官安排了国史编修的活。
要知道,大周建国已经三百多年,各种版本的史书,那是让他这样爱书之人看的都头疼的。
若是等陆承安看完翰林院藏书阁的书,他的工作都能轻松百倍。
这么想着,都不用问陆承安能不能进藏书楼,周俊原赶紧对着陆承安说道:
“陆兄,正好我对藏书阁比较熟,我来带你去里面看书。
你有感兴趣的书吗,若是没有,我给你介绍几本。
来来来,我带你进去。”
被周俊原热情招呼的陆承安,还没说出让周俊原自己忙自己的,他随便看看就行。
一旁的翰林院侍读佟清然,明白陆承安和周俊原熟悉后,马上说道:
“开国县男,既然周大人跟你相熟,那就由他带您去藏书楼。
您放心,陛下已经安排到位,你在翰林院走动,绝对无人敢拦。”
陆承安:“……”他倒是盼着有人拦他啊!
幽幽的看了佟清然一眼,下一瞬,把他交给周俊原的佟清然就溜了。
等被周俊原带进藏书阁后,陆承安第一时间,就被带到了大周史这类书籍处。
“陆兄,你看,这些大周史,咱们若是入朝为官,还是要多看看才行。
里面大周的各类政策变迁,还有各地经典案件什么的都有。
甚至,大周历年来,各地地貌变化和天灾等发生的时间,都记录的很清楚。
这些书,可都是能让你了解大周实情的好书。”周俊原快速地对着陆承安说道。
听到这话,陆承安看着他,开口道:
“周兄,听闻陛下让翰林院编纂一套详细的大周史。
说吧,你负责哪部分的内容。”
此话一出,周俊原赶紧指着陆承安身后那一整排的从地上直通屋顶的书架,说道:
“陆兄,这些都是大周各地多年来的县志。
我正好负责给编纂的史书提供这方面的内容,你要是喜欢,可以多看看。”
说完,周俊原看着陆承安笑的非常献媚。
要知道,县志里的内容,可是包含了当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信息,且大周开国三百多年来,各县县志可是多次改编。
他最近,光是查书,都有些头大了。
有陆承安在,简直是他的幸运啊!
这么想着,周俊原就看到陆承安扭头看了下身后的书,抬脚就准备走人。
见状,周俊原赶紧说道:
“陆兄,看看吧,这些书中的内容,有的挺精彩的,能当故事看。
而且,你若是认识被派官到县城的好友,没准比他更了解当地,你明白的……”
说到这,周俊原给陆承安挤了下眼睛。
陆承安:“……”
最后,陆承安还是没能离开翰林院的藏书阁,坐在周俊原和今年的榜眼两人精心准备的宝地——藏书阁为数不多的窗口,看着大周的县志。
这天从翰林院离开的时候,陆承安简直是逃走的。
本来,他想着第二天,他绝对不去翰林院。
谁知道,一大早,周俊原就来邀请他一同上值。
确定周俊原住的地方离他府中坐马车最少也要多半个时辰后,陆承安摇着头,被请走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他知道,周启明的打算,就是让他能读多少书就读多少书的缘故。
要不然,他绝对不会轻易被周俊原带去翰林院的。
接下来,直到周启明生辰这日,陆承安长待的地方,就是翰林院的藏书阁。
当然,他偶尔也会去工部,跟田宇雷研究一下新型烟花。
等周启明生辰这日,陆承安还赋诗一首,准备用烟花让自己的诗作在天空绽放。
虽然,他的诗距离诗圣诗仙这等人物,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但陆承安清楚,这一场正式庆祝帝王生日的烟花宴,绝对会记录在史册内。
到时候,他最起码能跟周启明一块青史留名。
即便,他的诗不会最终被收录未来的课本中。
带着这个想法,要去参加周启明生辰宴的陆承安,心情高兴得很。
当陆正田知道他这个小心思后,整理好衣饰,才幽幽道:
“承安,我觉得,与其靠一场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