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从军赋 > 第648章 亡国灭种

第648章 亡国灭种(1/2)

    景丰十三年,深冬

    从凉州城救人回来已经过了半个多月,这些天洛羽也没闲着,先后见了几位刺史大人,了解近一年来陇西各地的吏治,还去军中走了走逛了逛,毕竟陇西两面开战,军中战死的将士不少,兵力急需恢复。

    短短半个月,洛羽亲赴险境救走沈漓、率三十六骑硬撼三千羌兵的消息已经传遍了乾国、西羌、奴庭三地,天下震动!

    深入虎穴,救女人、救下属,不惧一死!

    尤其是陇西边军听闻三十六骑强闯敌阵,只为救走阮雄的时候更是群情激奋,恨不得现在就冲去奴庭把那帮羌人全都给宰了!让他们知道什么叫陇西铁骑甲天下!

    可以说军心士气因为这件事正在极速拔高,终有一日会变成滔天战意。

    洛羽的行为看似带着点莽撞,实则桩桩件件皆有后手,事事皆有筹谋,基本上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在外人看来此行他只是去救人,实则他是去看看奴庭三州多年来的布局到哪一步了,感受一些民间百姓的疾苦,同时也在阴差阳错之间结交了一些奴庭义士。

    比如燕凌霄、比如……

    苍岐城,玄国公府

    屋中坐着好些人:萧少游、君墨竹、闻仲儒、亢靖安、梅雪崖以及江殊。

    洛羽去奴庭这段日子里,朝廷的正式任命已经下来了,闻仲儒就任陇西道经略使、亢靖安加封副都护使。

    外人都觉得陇西武将辈出,实则文官也不在少数,梅雪崖、陆怀舟都是年轻一辈中的大才,君墨竹的父亲君世雍则充当起前辈的角色,给两位后辈一些处理政务的经验。

    至于更基层的官吏就更多了,当初洛羽在三州推行的科举已经颇有规模,每年都能吸引无数莘莘学子前来考取功名,而后去各州各县生根发芽,静待开花结果。

    现在闻仲儒的出现补齐了陇西官场唯一的短板:

    匡世济民、熟悉一国之政的大才!犹如一根定海神针,帮助陇西的晚辈们成长!

    江殊虽不是什么封疆大吏,只顶了一个官作司司丞的头衔,但他可是整个陇西道的财神爷啊,源源不断的银子从他手里流出然后变成军饷、兵器、军资。

    也就是说这间屋子里坐着的是陇西军政财三方大佬,他们的话便可以决定整个陇西的走向。

    今天他们凑在一起只为讨论一件事:

    奴庭。

    因为洛羽离开嘉隆关前说出的话就是在告诉所有人,奴庭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爆发一场大战。

    “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吧,这一仗该不该打。”

    洛羽大概讲了一遍自己在奴庭的所见所闻,他在询问众人的意见,不管会不会开战,陇西内部的意见要先统一。

    萧少游和君墨竹自然没有任何意见,因为陇西之后拿下奴庭是既定的战略方阵,如今正当其时。

    可还记得君墨竹提出的平天策?

    奴庭三州可以为陇西提供兵源、粮草、战马,会让洛羽的势力更上一层楼!

    梅雪崖和江殊二人更不会有异议,二人都深知奴庭疾苦,接触过大量的奴庭难民,对三州百姓满怀同情,那位陆怀舟陆大人更是从奴庭走出的陇西状元郎。

    相反,刚刚加入陇西的闻仲儒和亢靖安到底是什么态度没人清楚。

    “不用看我,我是个军人。”

    亢靖安眼中闪过一抹冰冷:

    “西羌与我们本就是血仇,滥杀过多少无辜百姓,此次更是掳走沈姑娘,杀我边军士卒。

    这一仗我双手赞成,必须要打疼,打痛他们!”

    这下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闻仲儒,现在闻仲儒的意见就很重要了。

    哪知闻仲儒的一句话就让所有人都惊掉下巴:

    “如果要说奴庭苦,应该没人比我更深有体会了。

    老夫年少求学,博览群书,但师傅说读遍天下书成不了大才,只有走遍天下路才能知道世道如何。所以师傅带我云游四方,走遍了大乾的每一道,再后来走出国门,去了奴庭。

    那一年老夫刚好十八岁,在奴庭逗留半年之久,走遍三州,看透人世。”

    众人目瞪口呆,他们万万没想到一直在京城和东境当官的闻仲儒会去过奴庭,还生活过半年。

    闻老大人的语气逐渐变得怅然,陷入了回忆:

    “恩师带着我走过乡村原野、市井街巷、豪门大宅、我看过饿死在路边的森森白骨、看过易子而食的苦难百姓、也看过羌人奴军残杀百姓的场面。

    其实尤其大乾江山的时候我觉得,百姓好苦啊,中原富庶之地还好,边关确实贫寒,许多百姓连填饱肚子都是奢望。

    但去了奴庭我才意识到,哪怕你坐拥天府之地、良田百亩,也养不活一家人,因为你辛劳所得都会平白流入羌人的口袋。

    在这里,戕害一条人命是不需要理由的,在这里,命如草芥得到了真正的诠释。

    恩师告诉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