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书凡在离开定安府前,寻到了一位老先生。
自称是以前在深山里长大的,姓诸葛,名亮。
因为老先生爱钓鱼,所以钦差沈大人特意去请人去双雁山寻地方挖井,开水塘,只为这位诸葛亮弄个地方钓鱼。
但会挖塘的找不到水源,只能先盖了房子。
诸葛亮又找了十几个帮手,每天就在那荒山上转悠。
问就是在找发财的地方。
一找就是好几年,水塘开了,养不了鱼,但那些人却是在那荒山里生活了下来。
有时会来定安府买一些吃食,尤其还会去定制一些东西。
惠泽杂货铺就经常给转换东西。
偶尔还会有其他人看到他们仍然在忙活,在周围的地里种的粮食都吃了好几茬了,但那双雁山还是如往年一样。
一点没变……
二皇子祁铭悠哉悠哉的在他的皇子府里听着这些消息。
“小世子真会装腔做事!”
“明知道是个荒山,弄几个闲人在那里逛悠逛悠就算交差了,父皇怪罪下来也不能罚他,二十年啊,有的逍遥,我怎么就没想到这招呢?”
“……”
为了这个荒山,梁贵妃的娘家梁国舅家没少挨御史的参奏,后来这荒山给了他,他也挨父皇说过不少次。
终于把这个烫手的山芋给扔出去了。
虽然只能暂时扔二十年。
但二十年后父皇应该就埋入皇陵了,也管不到他了……
诸葛亮留在了定安府。
富贵山惠泽学堂那边周围已经在慢慢变化,都是诸葛亮、老实先生以及青羽商议着办的。
青羽出银子,那二位出法子。
再就是盐山这边,也全权交给了诸葛亮。
安排过来的人都是从赵子龙带的麒麟卫里抽过来的。
知道实情的只有诸葛亮。
沈书凡告诉他这是一座盐山。
只要他还在京城,就先不用管,只把这盐山周围都护下来,但也不能让人怀疑。
正好也需要把双雁山都掌握住,所以诸葛先生用了一年的时间,把整座山的图都画了出来。
甚至就连哪边有个小沟,有个小山洞都标画的清清楚楚。
为的就是以后哪天时机成熟,一声令下可以动工时,知道从哪个方向哪个地方最好入手!
到时要以最快的速度把盐收光!
*
赈灾钦差沈大人的返京的车队走的不快。
有的地方甚至可以用特别慢来形容。
不是他们偷懒,而是要办事!
沈书凡并没有让露出他是钦差的标志,甚至还让众御林卫以及官员们都换成了普通的衣裳。
只要没有人报信,就以为他们只是一家普通的走商商户。
商户!
车队!
有粮有银的标志!
这样可是非常受那些匪类的欢迎!
定安府周围的山匪啊、土匪啊、水匪之类的,都被武状元赵伟带着人掀没了。
但更远的地方并没有。
然后,他们一行人就挺忙的。
“有人拦路抢劫?!”
众人眼神都亮了起来。
“哪类匪患?劫匪济贫还是为民除害?请监察官孔大人记录清楚!”
“竖子,找死!”
“我有一计!”
“小心别受伤,太浪费银子!”
“……”
自己送上门或者被委婉的偶遇的劫匪们,天塌了!
试问,哪家正经钦差大人的官不是铜锣开道,仪仗威武啊?
你这……
文官出计,武官杀匪。
钦差分写奏折,监察官记账。
劫匪济贫的能得到很多百姓的跪拜和感谢。
为民除害他们所有参与的人都能得到一份药费。
俗称:分赃!
受了伤的人就从这份到手的药费里面出。
那没受伤的?
当然就省下一笔银子!
这事儿沈书凡还特意写进了奏折里,有理有据,就算是太医院的人来查那也说不出不对来。
毕竟是真有人受伤!
在定安府所有的人都没有贪污一点,就连想着来弄些油水的人都没有敢伸手。
但往回走的路上,自己的荷包全部装的满满的。
甚至还得单独买了一个布袋装东西。
金银珠宝不多,但粮食之类的却不少。
毕竟都占山为匪了,那就是穷的。
但可以抓住这些劫匪扭送去官府,领取赏银啊!
领来的赏银那就是正经所得,分,分,分!
这些东西尤其积少成多。
分的正大光明啊!
以至于众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