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顶级带货,朱元璋乐疯了 > 第490章 郭桓堕落记!

第490章 郭桓堕落记!(1/2)

    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

    广州府,大变了样。

    以往城里便热闹,现在更甚!

    跟南京不同的是,广州沿海,相邻的几个州府也沿海!

    海路可比水路好走多了。

    再加上现在大明鼓励海贸,那种远航的海船目前造不出,但短距离航行的海船,还不是手拿把掐?

    所以像福建,粤西、甚至浙江这些地方的商人,都坐船跑来做生意。

    没办法,谁让广州府现在得势呢!

    成为大明第二个经济特区。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广州府变了大样,不仅城区扩大了许多,并且到处都是在建的工地。

    一些迫不及待的商人,哪里会等着自己租下的地皮把铺子建好才开门做生意?

    码头上泊满了各地的商船,帆影蔽日。

    苦力们喊着号子,扛着货包在跳板上来回穿梭,汗水砸在滚烫的甲板上。

    城里更是一片忙乱。

    新划出的街道两旁,地基才挖到一半,那边竹棚和席棚已经搭了起来。

    福建来的茶商直接把麻袋堆在路边,支块木板就吆喝买卖。

    浙东的布商更干脆,把一匹匹绸缎挂在临时拉起的绳子上,任人挑选。

    几个穿着体面的商人站在一片刚平整过的空地前,指着图纸争论。

    这是他们合租的大铺面,墙还没砌一半。

    一个嗓门最大的挥手道“先在那头搭个棚子!货不能压在手里,一天利息多少?货在手里多一天,就亏一天的利息!”

    旁边有人苦笑“这哪像个府城,简直比圩场还乱。”

    “乱?”另一个商人嗤笑“乱才好!乱说明有钱赚!等什么都规整了,汤都喝不上了!”

    确实,没人顾得上体面。

    那银子就在脚下,弯腰就能捡起来,你是体面的慢慢蹲下把银子捡起来,还是不顾形象弯下腰,一把把银子薅在手里?

    码头的船只,每日进出几十艘,上面都装满了货物。

    手脚慢了,那些船就把竞争对手的货给装上了!

    这些货物可不是拉到大明内陆贩卖的,而是下南洋。

    他们没赶上京城的船队,不代表他们不可以自己把货物运去贩卖!

    只是,他们除了要缴纳货物进出港口的关税以外,还要额外缴纳一种叫“支持特区建设”的税。

    这税是新上任的按察司佥事,郭大人要求收的。

    说是为了让广州府能尽快建设完成。

    众人听了,好像也对。

    城里要改建,搞扩路,修水泥路,这些都是需要花钱的。

    商人们交点税,也是为了未来方便。

    只是郭桓当过知府,见过世面,也深知这“经济特区”的分量。

    初到广州时,他就想好了,要从商人手中多收税,然后快速把广州新城给建起来,做出政绩以便早日调回京城,更上一层楼。

    然而,这广州府钱不再是钱,而是像流水一样,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他这位手握实权的督办大人,自然成了各路商人争相巴结的“财神爷”。

    起初,只是些小打小闹。

    今天有商人送来几筐时鲜水果,说是让大人尝尝岭南风味;明天又有富户设宴,恳请大人赏光,席间自然是珍馐美馔,极尽奉承。

    郭桓贯彻着自己的理念,不收银子,只拿不值钱的土产,宴席什么的几乎不去。

    只是,当一个人真的被各种诱惑包围时,谁能忍得住?

    坐怀不乱的不是柳下惠,而是没根的太监!

    郭桓还记得,那是一个傍晚……

    一个张姓的商人,通过知府的引荐,拜见了自己。

    寒暄过后,张商人并未直接提要求,只是唉声叹气,说自家货船在码头苦等了三日,还轮不到泊位,船上都是鲜货,再耽搁就要霉烂变质,血本无归。

    郭桓当时打着官腔“码头泊位紧张,本官也知晓,皆按先来后到次序,本官亦不好徇私。”

    张商人连连称是,告辞时却“不慎”落下了一个不起眼的布包。

    郭桓打开一看,里面是整整一千两洪武宝钞,还有一张写着船号和货品的纸条。

    郭桓的手像是被烫了一下。

    一千两,这几乎是他十年的俸禄。

    他心跳如鼓,在屋里踱步良久。

    窗外,广州城的夜市喧嚣阵阵,那都是金钱流动的声音。

    最终,他唤来心腹,低声吩咐了几句。

    第二天,张商人的船优先靠了岸。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就顺理成章了。

    郭桓发现,在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他手中的权力竟然如此值钱。

    批一块位置好的地皮、调整一下码头泊位的顺序、在货物进出口单子上快些盖章、甚至将某些紧俏物资的采购指标暗中指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