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顶级带货,朱元璋乐疯了 > 第464章 李善长最后一次辞官!

第464章 李善长最后一次辞官!(1/2)

    今年朝会开得少。

    这都快二月底了,陛下总共也才召开了三次朝会。

    更多的是陛下或者殿下用电话随时询问。

    这电话尽管装了大半年了,大家还是觉得奇异无比。

    为什么一个盒子,几个按键,接上一根线,就能与人相隔那么远,不用见面的聊天。

    不过,虽然这东西方便,什么事都能及时向上或者向陛下太子汇报。

    正因为能随时随地的进行电话沟通,朝臣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偶尔偷个懒,喝个茶。

    殿下随时随地打电话找人,询问某事进展如何。

    并且,有了电话,你的言行举止,都要非常注意。

    搞不好前一秒你跟对面的人嬉笑聊天,后一秒,对方就给太子打电话,打你的小报告!

    所以,现在朝堂那还有什么淮西党,什么浙东党。

    现在朝堂有的只有‘进步党’跟‘懒惰党’。

    反正每人一月的工作计划都有明确目标,朝廷的奖励制度摆在那里。

    想要拿奖励的,自然属于‘进步党’,因为他们勤奋,努力完成目标!

    剩余的官员由于各种原因,表面上看起来忙碌无比,结果一到月底,什么都没完成,拿不到每月的奖励,被人叫做“懒惰党”。

    当然,这不是嘲笑,而是鼓励,希望他们能变得勤快,工作效率给提起来。

    这种工作模式,朝廷大部分官员都已习惯,不过还是有极少数官员适应不了。

    这其中就有李善长。

    作为大明开国元勋,又是位高权重的老臣。

    他早已习惯大权在握,高高在上的日子。

    现在陛下撤了宰相一职,他从凤阳回来后,陛下只授予他虚职,不让他接触什么实权。

    至于以前亲近他的官员,在胡惟庸出事后,已经对他敬而远之了。

    再加上现在官员每日忙忙碌碌,辛勤无比。

    而他整日无所事事,每日只到朝堂露个面,然后就不知道干什么了。

    没人理他,也没人管他,哪怕他直接回家睡大觉,陛下也不会责怪他,反而会叮嘱“什么爱卿若是觉得身体不适,应多在家休息。”

    在朝堂待得越久,李善长就越觉得不自在,仿佛全身爬满蚂蚁一样难受。

    他现在就像,就像朝堂的一个吉祥物。

    以前有人私底下说陛下没人性,当了皇帝就会卸磨杀驴,慢慢的把当初跟着陛下打天下的那帮人慢慢给清理掉。

    陛下留着他,让他继续朝中担任职位,就是想给那些说闲话的人看看。

    陛下到底是不是大家口中“背信弃义,卸磨杀驴”的小人。

    李善长是何等骄傲的人,他怎么可能受得了这种“侮辱”。

    即便,对方是皇帝……,也不行!

    所以,在今日朝会结束后,朝臣还未离开之际,李善长走出行列,对着老朱恭敬的行礼道:“陛下!老臣李善长,年迈体衰,神思昏聩,近来深感精力不济,于朝事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恐久居其位,非但无益于国,反成累赘,空耗朝廷俸禄。”

    “臣……恳请陛下,念在老臣微末之功,准臣……致仕还乡,颐养天年!”

    李善长话音刚落,所有正准备离开的官员都停下了脚步,望了过来。

    韩国公又辞官?

    洪武四年,韩国公以健康为由辞去丞相职务,陛下批准其退休,但保留韩国公、太师等职。

    不过在洪武五年,陛下又让韩国公回朝,担任要职。

    洪武九年,韩国公再次请求辞官,陛下未批准,让他去了凤阳监督都城建造事务。

    今日,韩国公又要辞官?

    龙椅上,老朱面色沉静,仿佛早已料到这一刻。

    打量了好一会儿下方保持着躬姿势态的李善长,才叹息道:“善长啊,你这是作甚?”

    “你乃咱之股肱,大明之栋梁,虽说如今年纪大了,但经验老到,见解深远,朝廷岂可一日无你?”

    “咱,还指望你多为咱分忧几年呢。”

    这番话语,听起来情真意切,充满了帝王对老臣的倚重与挽留,标准的“明君”台词。

    只是……

    陛下啊,明眼人,都知道韩国公现在名无实职,在朝堂的地位尴尬,哪里是您的股肱?

    李善长低着头,愈发显得恭敬与诚恳:“陛下隆恩,老臣感激涕零!”

    “然臣非虚言推诿,实是年老昏庸,近日处理文书,常感目眩神摇,恐有负圣恩。且观朝中如今,英才辈出。老臣旧时所学,已显陈旧,思维迟滞,实难跟上大明日新月异的发展。”

    “若再贪恋权位,岂非阻碍贤路,愧对陛下,愧对大明?”

    说着,李善长跪了下去,给老朱磕了一个:“万望陛下成全老臣这最后一点私心,让老臣得以年迈之躯,归老乡里。”

    老朱并未第一时间应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