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中,“星渊号”的危机也达到了顶点。探测器周围的空间开始扭曲,形成一个个微型的时空漩涡。船员们惊恐地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奇异的量子叠加现象——有人的手臂竟同时出现在两个不同的位置。李航深知,若不尽快解决危机,整艘飞船都将被卷入量子乱流,永远消失在宇宙深处。
绝境中,林秋白在医院的病床上苏醒过来。他不顾医生的阻拦,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回到实验室。通过残留的实验数据,他发现,想要切断纠缠,不能简单地破坏银锭或干扰分子云,而需要找到两者之间的量子共振频率,以一种特殊的量子波进行反向干涉。
与此同时,“星渊号”的船员们也在与时间赛跑。他们冒险深入^{12}co分子云,试图寻找解除纠缠的线索。在弥漫着致命辐射的分子云中,他们发现了一处神秘的能量场,其波动频率与银锭的量子态产生着微妙的共鸣。
地球上,林秋白带领团队日夜赶工,终于制造出了能发射特殊量子波的装置;太空中,“星渊号”的船员们也成功定位了分子云中的关键节点。当两边同时启动操作,一道跨越1344光年的量子光束在宇宙中闪耀。银锭与分子云之间的纠缠态开始瓦解,时空的扭曲逐渐平复,“星渊号”和地球实验室终于摆脱了这场危机。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林秋白在后续研究中发现,那场星际量子纠缠并非偶然,在宇宙的某个角落,似乎存在着一股神秘力量,正在利用量子现象编织着一张巨大的网络。而那枚银锭,或许只是揭开这个宇宙谜题的第一把钥匙。
第三章 泰州预言的拓扑编码
1. \"十一万银锭\"的数学约束
在江南古镇青崖镇的深巷中,有一间名为“天元阁”的古老银铺,门楣上斑驳的金字诉说着百年岁月。掌柜陆明远擦拭着柜台时,总会望着后堂那口尘封的檀木柜——里面整整齐齐码放着十一万枚银锭,每一枚都刻着神秘的云雷纹,仿佛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日,暴雨倾盆,一名浑身湿透的年轻学者撞开了银铺的门。他叫沈星河,是理论物理博士,手中攥着的泛黄古籍边角已经发脆,扉页上“天机录”三个朱砂大字几乎褪色。“陆掌柜,我听闻这里藏着十一万枚银锭?”沈星河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雨水顺着他的眼镜框不断滴落。
陆明远的瞳孔微微收缩,多年来,他接待过形形色色的寻宝者,但从未有人如此精准地说出这个数字。“阁下从何处得知?”
“从这本古籍!”沈星河展开书页,泛黄的纸面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蝇头小楷,“三百多年前,明代钦天监监正叶承天在笔记中记载,青崖镇藏着解开宇宙终极奥秘的钥匙,而线索,就藏在‘十一万’这个数字里。”他掏出随身的笔记本,上面写满复杂的公式:“您看,11\\times10^4=\\frac{c^5}{\\hbar G}\\cdot\\frac{t_{planck}}{1s},光速c、约化普朗克常数\\hbar、引力常数G,还有普朗克时间t_{planck},这些宇宙基本常数,竟能与‘十一万’建立等式!”
陆明远的手不自觉地扶住柜台。作为陆家第十八代传人,他从小听着家族传说长大:每代掌柜临终前,都会口传一句箴言——“十一万银锭,丈量天地尺”。但他从未想过,这个数字竟与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产生关联。
深夜,沈星河借宿在银铺客房。月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他的演算纸上,他反复验证着公式,突然发现等式右侧的物理意义——那是将普朗克时间尺度放大到宏观世界的比例系数。“难道说……”他猛地起身,冲向后堂,却发现陆明远正独自对着檀木柜发呆。
“沈先生,我曾祖父临终前说,这批银锭是用来‘校准天地’的。”陆明远缓缓打开柜门,十一万枚银锭在月光下泛着冷冽的光,“但我们守了几代人,都不明白其中深意。”
话音未落,窗外突然响起刺耳的警报声。十几辆黑色越野车冲破镇口的警戒线,荷枪实弹的士兵将银铺团团围住。为首的军官出示证件:“国安局特别行动组,奉命接管这批银锭。”他目光如炬,“根据卫星监测,这方圆百里的时空曲率出现异常波动,而能量源……就在这里。”
沈星河与陆明远对视一眼,同时意识到事情远超想象。当士兵们试图搬运银锭时,诡异的现象发生了——每移动一枚,实验室里的精密仪器就发出尖锐的蜂鸣,全球定位系统出现毫秒级误差,南极洲的地震监测站竟检测到一次0.1级的“虚震”。
“停手!”沈星河冲上前,“这些银锭是维持时空稳定的锚点!你们看!”他调出手机里的实时数据,“十一万这个数字,恰好是普朗克尺度与宏观世界的平衡系数。一旦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