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110

大明锦衣卫110(5/5)

这分明是当年截流渠闸门的专用钥匙,本该随工部侍郎暴毙后封存。

    “是他们!”赵莽突然抓住沈墨的手臂,声音发颤,“隆庆年间随戚帅测绘截流渠的工匠!我见过他们腰间的钥匙!”

    沈墨的手指抚过尸体衣袍上的暗纹,那是工部五品官员才有的云鹤补子。他突然想起楚红药在东厂密档中发现的记载:隆庆五年截流渠意外决口,福王府地窖被淹,而在此之前,三名工部要员离奇失踪。如今真相大白——他们不是失踪,而是被灭口后沉入暗渠,永远封存了戚帅设下的“水龙”秘密。

    水流愈发湍急,三具尸体在漩涡中时隐时现,仿佛在诉说着二十年前的冤屈。沈墨握紧腰间佩剑,冰凉的触感提醒他:白莲教的阴谋虽被暂时粉碎,但真正的黑手仍藏在暗处。那些妄图掩盖真相的权贵,为了守住地宫的秘密、福王府的陈年旧事,不惜让整个京城陪葬。

    “大人!”楚红药突然指着上游方向。火光中,柳无烟的身影在洪水中若隐若现,她高举着刻满梵文的铜铃,发出刺耳的笑声:“沈墨!你以为熄灭阴火就能高枕无忧?地宫的秘密,迟早会让你们...”话未说完,一个巨浪袭来,将她卷入暗流深处。

    沈墨望着翻涌的水面,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地火虽灭,但真相的硝烟远未消散。当三具腐尸浮出水面的那一刻,他知道,这场与权贵黑影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帷幕。而那些藏在暗处的钥匙、被篡改的朱批、永远沉没的证言,终将成为刺破黑暗的利刃。

    3. 余波未平

    万历四十六年深冬,铅云低垂。赵莽戴着镣铐被推入囚车时,京城的城门还淌着截流渠退去的水渍。五城兵马司的铁链哗啦作响,却盖不过街边百姓压抑的叹息——那个冒死开闸、救了京城的百户,终究成了权贵口中“擅动龙脉”的罪人。

    囚车碾过崇文门的青石板,突然暴雨倾盆。押送的老卒望着雨幕,浑浊的眼睛泛起泪光:“戚帅的截流渠,连天河都通得!”他的声音混着雨声,惊飞了屋檐下避雨的寒鸦。赵莽透过雨帘,看见远处城墙上未干的水痕蜿蜒如龙,恍惚间又回到开闸那夜,血与水在闸轮上交织成画。

    与此同时,沈墨蹲在截流渠闸底,火把照亮斑驳的石壁。泥浆中半埋着一枚青铜勋章,“抗倭”二字已被锈蚀,背面“城存,吾魂不灭”的刻痕却依旧清晰。他的手指抚过凹凸不平的字迹,想起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里写的“兵者,生死之地”,眼眶突然发烫。这枚勋章,或许是当年随戚帅测绘的工匠遗落的,又或许,是守护京城的英魂留下的印记。

    京城深处,工部侍郎王承恩望着窗外的雨幕,将密信投入火盆。信纸卷曲的瞬间,“永绝后患”四个字化作灰烬。他想起父亲书房暗格里的“隆庆五年截流渠封闸奏折”,朱批“永禁”的墨迹早已风干,却在这场暴雨中,似乎又渗出猩红的血色。

    而在东厂诏狱,柳无烟被铁链吊在刑架上,嘴角还带着癫狂的笑意。掌刑千户举着烙铁逼近:“说!地宫的钥匙藏在哪里?”她突然仰头大笑,笑声震得梁上灰尘簌簌落下:“沈墨以为熄灭阴火就够了?等春汛来临,截流渠的水...”话未说完,烙铁已封住她的嘴。

    囚车继续向辽东行进,赵莽望着渐渐远去的京城,雨水混着泪水滑进嘴里。他知道,自己不过是权贵棋盘上的弃子,而沈墨找到的那枚勋章,还有柳无烟未尽的威胁,都预示着这场风波远未平息。当暴雨冲刷着京城的每一寸土地,地底的暗流仍在涌动,那些被截流渠之水暂时掩盖的秘密,终将在某个时刻,再次掀起惊涛骇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