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92

大明锦衣卫92(3/5)

    \"咔\"的一声轻响,一颗银灰色的金属丸从牙缝滚落。徐光启的镊子夹起它时,金属表面突然折射出七彩光晕——这是镍特有的虹彩氧化层。显微镜下,金属表面布满细密的波浪纹,每道凹槽里都嵌着深海沉积物特有的微粒。

    \"倭国甲州矿的镍。\"徐光启的嗓音发紧,\"去年宁波卫缴获的具足胴,就是用这种镍合金锻造。\"

    沈墨突然将倭刀横在尸身上方。刀镡上的三巴纹与镍丸的波浪纹在烛光下重叠,竟分毫不差。更骇人的是,镍丸内壁用蚀刻法藏着四个假名文字——\"かげむし\",意为\"影武者\"。

    楚红药猛地扯开赵严的官服,在他心口处发现个新鲜的墨点:那是倭国忍者惯用的\"死见印\",用乌贼墨混合砒霜刺入,遇体温即化。

    \"好个忠犬。\"她碾碎指尖沾到的墨渍,\"连死法都要效仿主子。\"

    二)透甲锥下的灭口

    寒风卷着沙砾拍打在官道旁的枯草上,钱世荣的尸体仰面朝天,双目圆睁,仿佛仍带着临死前的惊骇。那支三棱透甲锥精准地贯穿了他的咽喉,伤口边缘焦黑,是高速摩擦留下的痕迹。

    \"改良过的箭矢。\"沈墨蹲下身,指尖轻触箭杆上的编号,\"夜不收的制式武器,但加了火药助推。\"他眯起眼睛,西北风将他的衣袍吹得猎猎作响。

    兵部库房内,霉味与墨香交织。沈墨的指尖停在泛黄的账册上:\"丁亥年七月初三,蓟镇上报遗失透甲锥一百二十支,核销记录在此。\"他抬头,烛火在他眼中跳动,\"同日,女真使团入京朝贡。\"

    仵作将箭簇置于白绢上,金属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青灰色。\"含镍。\"他低声道,\"与赵严腹中取出的镍丸成分一致。\"

    沈墨的瞳孔骤然收缩。三个月前,户部侍郎赵严暴毙,腹中发现三枚镍丸。当时无人知晓这罕见金属从何而来。

    \"钱世荣上个月刚从辽东回来。\"锦衣卫百户低声道,\"据说带回了女真人的密信。\"

    沈墨望向山海关方向,暮色中城墙如巨兽匍匐。同样的镍,同样的军械,将两起命案串联成一条指向北方的暗线。他忽然想起赵严死前撕碎的账本残页上,那个模糊的满文印记。

    夜风吹动账册,露出核销记录下的朱批:准销,勿查。\"字迹力透纸背,与兵部尚书周延儒的奏折笔迹如出一辙。

    三)斩不断的证据链

    沈墨将镍丸置于倭寇铠甲的残片上,两者在烛光下泛出相同的青灰色光泽。仵作用银针轻刮,碎屑落入酸液,立刻泛起一模一样的紫色气泡。\"纯度九成八,含硫量二厘三毫。\"老仵作声音发颤,\"这配方...只有九州岛的鬼石山矿能炼出来。\"

    镍丸底部的海浪纹在放大镜下纤毫毕现。十三道波浪间藏着个\"岛\"字暗记,正是萨摩藩主岛津义弘的私印。沈墨想起三年前宁波港查获的那批倭刀,刀镡上也有同样的标记。

    蓟镇武库的密档哗啦作响。改良透甲锥的图纸上,\"火龙穿云箭\"五个朱砂字刺得人眼疼。箭尾的火药槽、三棱倒刺的角度,与钉死钱世荣的那支箭分毫不差。更骇人的是库吏的供词:\"七月初三那日,周尚书亲自带人清点军械...\"

    \"丁亥七十三\"的编号在账册上洇着血渍。这页记录的边缘,还残留着半个沾血的指印——正是当日值班库吏的右手拇指。那人三日前投了井。

    赵严自焚的废墟里,三枚镍丸在灰烬中熠熠生辉;钱世荣咽喉的箭簇,镍含量与兵部\"遗失\"的那批完全一致。沈墨突然冷笑出声:这些精心设计的灭口,反而让镍的金属光泽串起了完整的证据链。就像黑夜里的萤火虫,越是扑打,越是明亮。

    四)死局与生机

    烛火在白矾水浸染的残账上投下摇曳的光影,那个\"严\"字如同毒蛇般缓缓浮现。楚红药的指尖微微发颤——这不是普通的账目,而是串联着四条人命的铁证。

    \"严世蕃的旧部。\"徐光启的声音压得极低,\"嘉靖四十四年严嵩倒台后,其党羽三十七人流放辽东。其中严鸿、严年等人,正是掌管军械走私的爪牙。\"

    沈墨的刀尖在透甲锥上刮下一缕青灰。镍的金属光泽与赵严腹中的镍丸如出一辙,而箭杆上\"丁亥七十三\"的编号,正对应着兵部去年核销的遗失军械。更可怕的是,改良箭矢的手法与蓟镇武库的\"火龙穿云箭\"图纸分毫不差——那是严嵩义子赵文华任兵部侍郎时督造的杀器。

    窗外传来打更声,楚红药突然撕开残账背面的裱糊层。一张微型海图赫然显现:萨摩藩的鬼石山镍矿标注得清清楚楚,而航线终点竟是辽东女真部。晋商钱世荣的走私路线、赵严经手的镍锭、严氏余孽的军械改良,此刻全部串联成一条完整的叛国链条。

    \"还缺最关键的人证。\"沈墨的刀尖突然指向海图角落的墨渍——那是个被刻意涂抹的徽记。徐光启用银簪轻挑,露出半枚带血的指印:\"通政司的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