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岸的闪光停顿了一瞬,随后以更快的节奏回应,仿佛读懂了沈墨的试探。
——是凤牌在回应他。
凤牌的主人是谁?沈墨至今未能确定。他只知道,自戚继光时代起,登州水师便与渤海对岸的某位密探保持着这种隐秘的通信。可如今水师腐败,这套密码早已被遗忘,唯独凤派仍在坚持回应。
沈墨曾怀疑过对方是倭寇的细作,可凤牌的回信里偶尔夹杂着《湖上草》的诗句,而倭寇绝无可能知晓柳如是的诗词。
除非……对方是当年戚家军的后人。
化学暗语
三日后,沈墨收到一封来自琉球的密信,是楚红药寄来的硫磺贸易报告。
楚红药是沈墨安插在琉球的暗桩,表面上是药材商人,实则监视倭寇的硫磺交易——火铳、火药,皆需此物。
沈墨展开信纸,眉头微皱。
报告前半段是寻常的硫磺价格波动,但末尾却突兀地出现一行登州方言:
\"白牌遇碱则显。\"
沈墨瞳孔一缩。
——这不是楚红药的笔迹。
他立刻取出白牌,将它浸入一碗海水中。海水微咸,含碱。
起初,白牌表面毫无变化。但片刻后,金属表面竟缓缓浮现出细密的纹路,如同被无形的笔勾勒出来一般。
——是一幅海图。
沈墨屏住呼吸,仔细辨认。
图上标注着几条航线,从登州港延伸至对马岛,沿途标注着暗礁、洋流,甚至几处隐蔽的补给点。
这是倭寇的走私路线。
更令人心惊的是,航线起点竟赫然写着——
\"司夜阑家\"。
沈墨的手指微微发抖。
司夜阑,登州卫指挥使司的副将,掌管水师巡防。
——他竟在暗中为倭寇引路?
2二、暗线:晋商-建奴-倭寇三角网
1. 铁炮上的私印
海风裹挟着咸腥味掠过滩涂,沈墨的皂靴陷进潮湿的沙地里。三个渔民围着一件黝黑物事,见他走近,慌忙用渔网遮掩。
\"大人!我们正要报官......\"
沈墨抬手制止,蹲身拨开渔网。半截炮管露出沙面,青黑色锈迹间隐约可见铭文。他取出手帕蘸了海水,用力擦拭炮膛。
\"司......夜......阑......\"
三个字在晨光下泛着冷光。渔民们倒吸凉气——这是登州卫副将的私印。沈墨翻转铁炮,瞳孔骤然紧缩:火门呈狼牙状,内壁刻着防滑螺纹,分明是建州\"狼牙铳\"的制式。
\"蓬莱角捞的?\"
\"回大人,就在沉船礁附近。\"老渔民比划着,\"潮水退时,桅杆还露在水面上哩。\"
沈墨指尖抚过炮身接缝处的锻打痕迹。倭寇惯用\"板目地\"锻造法,会留下流水纹,但这尊炮的纹路却是\"柾目地\"——朝鲜匠人最擅长的直纹锻造。
夜。值房。
三盏油灯将海图照得通明。沈墨用朱笔勾出几条航线:佛山至宁波,宁波至釜山,釜山至皮岛。笔尖在皮岛处洇开一团猩红。
\"这就说得通了。\"他蘸墨写下:
「晋商范永斗,崇祯三年获准采办佛山军铁」
「对马岛倭寇,岁入朝鲜铁料二百担」
「建州正白旗,去岁新增火铳八百杆」
墨迹未干,窗外突然传来瓦片轻响。沈墨吹灭油灯的刹那,一支弩箭钉入案几,箭尾系着半截账本。翻开泛黄的纸页,是潦草的朝鲜文:
「己卯年霜降 收:貂皮(上等)二百张」
「付:铁炮(狼牙式)六十杆」
「经手人:金氏船行」
账本末页粘着半片鱼鳔胶,隐约能辨出指印。沈墨取出司夜阑去年批阅的公文,两相对照——纹理完全吻合。
寅时三刻。铁匠铺。
老周用磁石贴着炮管移动,在第三接环处突然停住:\"大人请看。\"
月光下,磁石吸附的碎屑闪着蓝光。
\"这是......\"
\"佛山铁特有的蓝灰渣。\"老周的声音发颤,\"当年戚大帅严令,广铁不得出海,就是怕倭寇得此精铁......\"
沈墨突然抓住老周手腕。老匠人虎口处有道新月形疤痕——与账本上的鱼鳔胶指印分毫不差。
\"三年前。\"沈墨声音冷得像冰,\"你给金氏船行改过炮?\"
老周瘫坐在地:\"他们抓了我孙子......\"
破晓的晨光透过窗棂时,沈墨得到了另一个名字:登州水师把总赵德海,每月初七都会在妈祖庙后接收\"海货\"。
翌日。武库。
沈墨掀开\"废铁\"堆的油布。七尊同样制式的铁炮赫然在列,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