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鸣钟引爆机关:凝固的时间陷阱
火药库内弥漫着硫磺与金属混合的刺鼻气味,徐光启的指尖在鎏金自鸣钟的钟壳底部摩挲,青铜的冰凉触感透过皮肤传来。他的目光锁定在那行铭文上:「澳门圣保禄学院敬造,万历二十八年」。二十年前,这座精美的自鸣钟作为耶稣会的\"贡品\"送入紫禁城时,谁曾想它会成为今日的杀戮机器?
\"徐大人,还有不到半个时辰。\"沈墨的声音在空旷的火药库内回荡,他手中的火折子映照出额头上细密的汗珠。
徐光启没有抬头,他的手指沿着钟壳的纹路游走,感受着内部机械的细微震动。这座自鸣钟被改造得极为精巧——擒纵轮每十五分钟转动一格,带动硫磺活塞下压。活塞顶端镶嵌的火绳由《论语》书页卷成,上面用朱砂写着\"克己复礼\"四字,一旦触到底部的硝石盘,就会引爆库内储存的三千斤火药。
\"沈墨,取我的狼毫笔来。\"徐光启突然说道,声音冷静得不像身处生死关头。
沈墨一愣:\"大人,现在不是写字的时候——\"
\"快!\"徐光启厉声打断,同时从袖中掏出一个青瓷小瓶,里面装着白色粉末。
沈墨慌忙从行囊中取出徐光启常用的那支狼毫笔递过去。徐光启拔开瓶塞,将粉末倒在笔尖上,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笔尖缓缓呵出。奇妙的事情发生了——笔尖上迅速凝结出细小的冰晶,在火折子的光照下闪烁着诡异的光芒。
\"《天工开物》有载,冬月制墨需掺硝石防冻。\"徐光启的声音低沉而专注,\"硝石溶于水会吸热,可使温度骤降。\"
沈墨瞪大眼睛看着那支逐渐被冰晶覆盖的毛笔:\"大人是想...\"
徐光启没有回答,他的目光锁定在自鸣钟侧面的一个小孔上,那是调节擒纵轮速度的机关所在。他小心翼翼地将结冰的笔尖插入孔中,精准地卡进擒纵轮的齿隙。
\"咔——\"一声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响起,齿轮的转动明显变得迟缓。
\"青铜遇冷收缩,\"徐光启解释道,\"温度每降十度,齿轮直径会缩小约0.3毫米,足以阻滞机械运作。\"
沈墨倒吸一口冷气:\"大人高明!但这只能延缓,不能彻底阻止爆炸。\"
徐光启的额头也渗出了汗珠:\"给我争取时间。你去割断那根火绳,我来计算温度变化对齿轮的影响。\"
沈墨点点头,拔出随身携带的短刀,小心地靠近自鸣钟顶部的活塞装置。火绳由层层《论语》书页卷成,朱砂字迹在火光下显得格外刺眼。他屏住呼吸,刀刃轻轻贴在火绳上。
就在此时,徐光启突然喊道:\"等等!\"
沈墨的手一抖,刀刃差点滑落:\"怎么了?\"
徐光启的眼睛紧盯着自鸣钟内部:\"温度正在回升,硝石的冷却效果只能维持约一刻钟。我们必须精确计算时间差。\"
沈墨感到一阵眩晕,时间的流逝突然变得如此清晰,每一秒都像鼓点般敲击在心头。他看向徐光启,后者正闭目心算,嘴唇无声地蠕动着。
\"现在!\"徐光启突然睁开眼睛,\"齿轮已经收缩到最大程度,接下来半刻钟内会逐渐恢复。趁现在割断火绳!\"
沈墨不再犹豫,手腕一抖,锋利的刀刃划过火绳。纸页断裂的瞬间,一缕青烟升起,但火苗并未如预期般窜出。沈墨惊讶地发现,断裂的书页间竟夹着半片未燃尽的纸张——那是《泰西水法》的插图残页。
\"哈!\"徐光启突然发出一声冷笑,捏碎了手中剩余的冰晶,\"他们用儒学包装泰西科技,就像用钟壳藏炸药!\"
沈墨怔怔地看着那半张西洋图纸,上面绘制着精密的机械结构,与儒家经典形成鲜明对比。他忽然明白了徐光启的愤怒——这些传教士表面上尊重中华文化,实则将最核心的技术隐藏在华丽的包装之下。
自鸣钟的齿轮发出\"咔哒\"一声响,似乎在抗议这突然的停滞。徐光启迅速行动起来:\"温度回升了,齿轮即将恢复运转。我们必须彻底解除机关。\"
两人合力拆开自鸣钟的后盖,露出内部复杂的机械结构。徐光启的手指在齿轮间灵活穿梭,时而拨动这个,时而固定那个,就像在演奏一首无声的乐曲。沈墨按照指示递上各种工具,看着徐光启如同外科大夫般精准地操作。
\"硫磺活塞的联动装置...\"徐光启喃喃自语,突然眼睛一亮,\"找到了!\"
他用力扳动一个隐蔽的铜制卡扣,整个擒纵轮系统突然松脱,沉重的机械部件\"哐当\"一声落在钟壳底部。自鸣钟的钟摆渐渐停止摆动,那曾经规律的\"滴答\"声终于归于寂静。
火药库内一时安静得可怕,只有两人粗重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沈墨的双腿突然发软,不得不扶住墙壁才没有跪倒:\"我们...我们成功了?\"
徐光启长长地呼出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