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65

大明锦衣卫65(4/8)

"沈墨的指尖在水面轻颤,\"从嘉靖年间延续至今。\"

    徐驼子突然想起什么:\"大人,前日我打听到,兵部侍郎曾叁省上月秘密接见过几个佛郎机商人,地点就在...\"

    \"香山澳译馆。\"沈墨接话,眼中寒光闪烁,\"也就是现在的澳门议事亭。\"

    两人沉默片刻,窗外雪声簌簌。沈墨忽然问道:\"市舶司最近可有异常货物进出?\"

    徐驼子凑近低语:\"正要说这个。三日前有批'苏木'报关,但税吏发现木箱夹层有铁器摩擦的痕迹。奇怪的是,市舶司提举亲自下令放行...\"

    \"曾叁省的妻弟。\"沈墨冷笑,\"看来火绳枪就是这样流出武库的。\"

    他走到书架前,取下《广东通志》,翻到嘉靖年间的记载:\"嘉靖三十五年,白莲教妖人勾结佛郎机,私贩火器,图谋不轨...\"字句间赫然夹着一张便笺,上面是沈墨前几日抄录的北司武库记录:十二支火绳枪,编号\"壬寅\"字头。

    沈墨突然僵住——壬寅年正是嘉靖二十一年,白莲教起事前四年。这批火绳枪,极可能是当年走私案的遗留!

    \"徐伯,天亮后你去趟怀远驿,查查最近佛郎机商人的动向。\"沈墨快速写下几行字,用蜡封好,\"把这封信交给驿丞,就说...是我给家父的平安信。\"

    徐驼子刚接过信,院墙外突然传来瓦片碎裂的声音。沈墨吹灭蜡烛,示意徐驼子蹲下。黑暗中,几道黑影从墙头掠过,雪地上留下浅浅的足迹。

    \"锦衣卫的官靴...\"沈墨在徐驼子耳边道,\"但不是来抓我们的,否则不会弄出声响。\"

    \"那他们是...\"

    \"示警。\"沈墨看向案几上的证物,\"有人不想我们继续查下去,但也有人...希望我们查下去。\"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沈墨做出了决定。他将铅弹、残图和所有笔记封入一个铁匣,埋在书房地砖下。只带上一枚铅弹和残图抄本,准备亲自前往澳门。

    但当他推开衙门后门时,一柄雪亮的短刀抵住了他的喉咙。

    \"沈推官。\"一个沙哑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火龙出水'的日子还没到呢。\"

    第二章:火药谶纬(3500字)

    1. 面粉扬尘法1200字

    黎明时分,广州府衙的证物房已成废墟。焦黑的梁木斜插在瓦砾堆里,残存的火苗仍在舔舐着灰烬,空气中弥漫着桐油与硫磺的刺鼻气味。

    沈墨站在废墟中央,靴底碾过炭化的木屑,目光冷峻。他手中提着一只粗麻布袋,里面装着染成赭红色的细面粉——这是仵作行当里验尸时用的手法,如今却被他用来还原昨夜那场蹊跷的爆炸。

    \"都退开。\"

    他低喝一声,身旁的衙役们立刻后退数步。沈墨深吸一口气,猛地扬手一撒——面粉如血雾般腾空而起,在晨光中弥漫开来。

    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粉尘并未形成自然爆炸应有的放射状扩散,而是在空中勾勒出三道清晰的弧线,如同被无形之手牵引,最终在废墟上空凝成\"品\"字形的爆点,彼此相距恰好七尺。

    \"三处引燃。\"沈墨刀尖点地,在焦土上划出三道笔直的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像道家的三才阵。\"

    徐驼子捂着口鼻凑近,浑浊的老眼死死盯着那三道粉尘轨迹,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沈墨眉头一皱——老仵作咳出的唾沫星子在晨光下泛着诡异的青绿色,像是沾染了什么不该有的东西。

    \"大人……\"徐驼子喘息着,从袖中掏出一块帕子捂住嘴,指缝间渗出暗红的血丝,\"这粉尘……有毒!\"

    沈墨瞳孔骤缩,一把拽住徐驼子的手腕,将他拖离粉尘范围。他低头细看老仵作咳出的血沫,指尖蘸了一点,凑到鼻尖轻嗅——苦杏仁味。

    \"是硝石、硫磺混了砒霜。\"沈墨声音低沉,\"有人不想让我们查下去,连证物房都要毁得干干净净。\"

    昨夜,他刚将螺纹铅弹和《坤舆万国全图》的残片锁进证物房的铁柜,不到两个时辰,整座屋子便在一声震天动地的轰鸣中化作火海。若非他临时被兵部急递叫走,此刻恐怕已葬身火窟。

    \"大人,这手法……\"徐驼子喘息稍定,嗓音嘶哑,\"不像是寻常火药,倒像是……\"

    \"道门的火雷子。\"沈墨冷冷接话,\"三处爆点,七尺间距,暗合天罡地煞之数。\"

    他曾在《武备志》中读到过,嘉靖年间白莲教妖人曾用此法炸毁过官仓,但自隆庆年后,朝廷严查民间私藏火器,这类手法早已绝迹。如今重现,意味着什么?

    沈墨蹲下身,从焦土中扒拉出一块尚未完全烧毁的木片,上面依稀可见半个焦黑的符文——\"离火\"。

    \"果然。\"他冷笑一声,\"有人装神弄鬼,想让我们以为这是白莲教的手笔。\"

    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