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43

大明锦衣卫43(3/7)

铁山的儿子,可能是唯一能修复这个因果闭环的人。

    7.2 高粱dNA时空电报

    西北第七农业试验基地比赵莽想象的更加荒凉。锈迹斑斑的铁门半开着,门口的值班室里空无一人。烈日炙烤下,连蝉鸣都显得有气无力。

    赵莽抹了把额头的汗水,警惕地观察四周。按照周明远的说法,照片中的第三人应该就在这里工作。但整个基地看起来已经废弃多时——破碎的窗户,疯长的野草,以及那些早已停止运转的农业气象设备。

    他摸了摸腰间的手枪,确保它还在那里。怀表在口袋里沉甸甸的,那块不知名的金属碎片似乎比早上更冷了,即使隔着衣服也能感受到它的寒意。

    \"有人吗?\"赵莽喊了一声,声音在空旷的基地里回荡。

    没有回应。他决定从最近的一栋建筑开始搜索。标着\"基因实验室\"的牌子歪斜地挂在门框上,玻璃门上的灰尘厚得几乎看不清里面的情况。

    赵莽推开门,灰尘扑面而来。实验室内部出人意料地整洁,与破败的外观形成鲜明对比。设备看起来都很先进,有些甚至是军方研究院都尚未配备的最新款。角落里,一台基因测序仪正在运转,指示灯有规律地闪烁着。

    \"李教授?\"赵莽试探性地叫道,想起了父亲日记中偶尔提到的\"老李\"。

    \"别动!\"一个沙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同时赵莽感到有硬物抵住了他的后腰。

    赵莽僵在原地,慢慢举起双手:\"我是赵铁山的儿子。\"

    身后的呼吸声明显一滞。几秒钟后,压力消失了。赵莽转过身,看到一个约六十岁的瘦小老头,满头白发,戴着一副厚如瓶底的眼镜。老人手里拿的不是枪,而是一把实验室用的金属镊子。

    \"赵莽?\"老人的声音颤抖着,\"铁山的儿子?都这么大了...\"

    \"您是李教授?'夸父计划'的第三人?\"赵莽直接问道。

    老人的眼睛在镜片后瞪大了:\"周明远告诉你的?那个老东西还活着?\"

    赵莽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那张被烧毁部分的照片。李教授——现在确认了身份——接过照片,手指轻轻抚过父亲年轻的面容。

    \"二十年了...\"李教授喃喃道,突然警觉地抬头,\"你为什么现在来?发生了什么?\"

    赵莽简要讲述了mh-1708和金属氢的发现,以及父亲死亡现场相同的编号。随着他的讲述,李教授的脸色越来越苍白。

    \"闭环开始了...\"老人低声说,转身走向实验室深处,\"跟我来。\"

    赵莽跟着李教授穿过几道安全门,来到一个隐蔽的地下室。这里的设备更加古怪——一部分是精密的基因编辑装置,另一部分看起来像是微型粒子对撞机。墙上贴满了各种图表和照片,其中一张特别引起了赵莽的注意:一片高粱田,但穗粒呈现出诡异的金属光泽。

    \"这是什么?\"赵莽指着照片问道。

    李教授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从一个保险柜中取出一个密封的玻璃容器。里面装着几粒看起来普通的高粱籽粒。

    \"你父亲发现的第一个异常。\"李教授终于开口,\"金属氢不只是能源或武器...它能改变时空结构,创造因果闭环。\"

    赵莽感到一阵眩晕:\"这和转基因高粱有什么关系?\"

    李教授打开电脑,调出一组基因序列:\"2003年,我们在一次实验中意外发现,金属氢产生的场可以使生物dNA发生特殊变异。这些变异不是随机的,而是...带有信息的。\"

    屏幕上的dNA序列闪烁着,某些片段被标记成红色。赵莽凑近看,突然意识到那些红色标记的排列方式异常规整。

    \"摩尔斯电码?\"他脱口而出。

    李教授惊讶地看了他一眼:\"你比我想象的敏锐。没错,这些变异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们被编码了。\"

    他敲击键盘,将红色片段提取出来,转换成电码信号。几秒钟后,屏幕上出现一行文字:

    \"当十一万量子归位,黄河即是克莱因瓶之颈。\"

    赵莽盯着这行字,每个词都认识,但组合在一起却如同天书。\"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花了十年才部分破译。\"李教授的声音低沉,\"简单说,这是一个时空坐标。当足够多的金属氢在特定条件下被激活,黄河某处会成为时空扭曲点——就像克莱因瓶的瓶颈,连接瓶子的内外表面。\"

    赵莽想起物理课本上的克莱因瓶——一个没有内外之分的拓扑结构,理论上如果存在,可以让物体从\"内部\"直接穿越到\"外部\"而不经过边界。

    \"你是说...金属氢可以创造时空隧道?\"赵莽感到喉咙发紧。

    李教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打开另一个文件。这是一份法医报告,赵莽立刻认出是父亲的那份。

    \"看这个。\"李教授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