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崔九指喉头发紧。万历三十六年,晋商曾因私盐案被查抄,当时所有银票一夜之间自燃成灰。朝廷以\"天罚\"结案,但账房圈子里一直流传着人为设计的说法。
回到账房,崔九指将新旧银票并排铺开。当他把新票边缘对准旧票残痕时,手指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断裂处的分形维度完全吻合,精确到毫厘。这不是巧合,而是经过精心计算的毁灭程序。
\"九爷!十二万引了!\"学徒慌张跑来,\"天津卫刚到的二十船...\"
话音未落,账房角落的银票箱突然发出细微的\"咔嗒\"声。崔九指扑到箱前,正看到最上面那张银票上的\"盐\"字开始分解——不是燃烧,不是溶解,而是像被无数看不见的蚂蚁啃噬,先变成十几个小\"盐\"字,继而分解成更小的黑点。
\"退后!\"他厉喝一声,同时从袖中抖出一块硝石片扔向银票。硝石在接触票面的瞬间爆出蓝光,照亮了正在发生的诡异现象:那些黑点并非简单的墨迹脱落,而是沿着分形维度逐级坍缩,就像一座沙塔从顶端开始崩塌。
更骇人的是,坍缩过程中释放的并非热量,而是一种吸热的寒气。崔九指呼出的白雾在银票上方凝结成霜花,霜花的纹路竟与票缘的分形如出一辙。
\"硫氰化铁...\"他猛然醒悟。这是《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寒冰火\",遇热会反向分解。晋商在银票夹层中藏了这种物质,当盐引量达到临界值,某种机制就会触发它的分解反应。
仿佛验证他的猜想,正在坍缩的银票突然喷出一股黄色粉末。崔九指侧身避开,看着那些硫磺粉落在地砖上,竟自发排列成一个古怪的符号——\"?\"。
\"《崇祯长编》...\"崔九指如遭雷击。他曾在内府档案中见过这个字,标注为\"私盐暗记\"。但此刻更让他毛骨悚然的是硫磺粉的排列方式:每个颗粒之间的距离恰好是分形维度的倒数,精确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学徒早已吓瘫在地。崔九指却魔怔般掏出算盘,四根半手指翻飞如蝶。当珠子停在\"壹贰陆\"的位置时,他发出一声似哭似笑的长叹。
\"1.26...宝钞贬值的对数...\"
这个数字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所有谜团。晋商不是简单地销毁证据,而是在用银票的自毁过程记录一个更大的真相——朝廷滥发宝钞导致盐税体系崩溃,逼得盐商不得不走私求生。而十二万引,正是崇祯元年实际走私量的临界点。
更多银票开始坍缩。崔九指看着满室飞舞的硫磺粉逐渐组成无数个\"?\"字,突然明白自己活不过今晚。知道得太多的人,在晋商与朝廷的博弈中从来都是最先牺牲的棋子。
他踉跄着回到案前,用残指蘸墨,在账本空白处写下三行字:
\"分形维度1.26对应宝钞贬值率
硫氰化铁分解方程式:FeS → Fe3? + S? + 热能
暗记'?'指向蓟州盐场\"
写完最后一笔,崔九指听到院门被撞开的声音。他平静地合上账本,从抽屉取出一张特制的银票——边缘分形刻意做成反向结构。当锦衣卫的刀光映入账房时,他将银票投入烛火。
这一次,坍缩没有发生。银票燃烧产生的热量触发了反向反应,硫磺粉在空中组成一个完整的盐法条例。条例末尾,赫然是当朝首辅的私印。
\"原来如此...\"崔九指在刀锋及颈的瞬间笑了。晋商与朝廷高官的勾结,全都藏在这精妙的分形密码里。他用最后的力气将账本踢入暗格,那里藏着一枚刻有科赫雪花的铜钥匙。
当鲜血染红算盘时,崔九指恍惚看见自己的残指漂浮在空中,指尖指向地窖方向。那里有十二箱等待坍缩的银票,和一本足以颠覆整个盐税体系的秘密账册。
4. 象数之刑(数学献祭)
兀颜术的指甲缝里还残留着昨夜的骨粉。
他跪在神龛前,将最后一把猛犸象骨磨成的算筹摆在麂皮上。十三根长短不一的骨条,在火光下泛着珍珠般的色泽。这是祖父留下的遗物——那位因窥见\"雷击账本\"而双目焦黑的女真大萨满,临终前将这些算筹塞进他手里时,骨条上还沾着从眼眶流出的血。
\"数即神谕。\"祖父的嗓音如同碎骨摩擦,\"当算到不可算处,真相自现。\"
帐外风雪呼啸。兀颜术深吸一口气,开始按祖制排列算筹。第一行一根,第二行两根...当摆到第七行时,他的手指突然僵住。这些看似随意的排列,竟与汉人算术中的\"杨辉三角\"惊人相似——每行数字都是上一行相邻两数之和。
\"怎么可能...\"兀颜术的呼吸变得急促。女真萨满的占卜术源自白山黑水间的自然崇拜,与汉人的数学体系本该毫无瓜葛。除非...
他鬼使神差地继续摆到第十三行。这个在汉历中对应盐税周期的数字刚成型,帐内突然响起细微的\"咔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