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事’耗费心神,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学术和研究中。”
“所以,”
“它贴心地为他们扫清了经济障碍。”
顾安深吸一口气:
“那为什么还要那么高的利率?”
本来是好事,现在却变成了……说不上好坏。
阿尔弗雷德轻轻笑了笑,眼神中透着一丝深意:
“约书亚,”
“你不是也说过吗?”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即便是天才,陨落的风险也并非不存在,总需要有一些东西,敦促他们不断向前,兑现自己的潜力。”
他顿了顿,补充道,
“而且,对于已成年的、从拉德利毕业的学生,学校和基金也没有义务继续提供无条件的‘优待’。”
在如何对待刚满18岁的年轻人上:
在中国,只要大学没毕业,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就还是“孩子”,父母在经济和生活上提供支持被视作理所当然。(社会主流对大学生同样有着某种滤镜)
而在美国。
子女一旦成年,通过兼职独自承担部分乃至全部经济责任算是一种常态,当然,父母根据能力提供相应支持也很常见。
“此外,高利率的贷款,其实也还起着另一个作用。”
阿尔弗雷德耸耸肩,动作随意,
“一个小小的筛选。”
“筛选?”
顾安刚消化完前面的解释,紧接着又听他这么说,有些不明白。
阿尔弗雷德微微颔首,肯定道:
“是的,筛选。”
他稍作停顿,发出一声极轻的、几乎带着嘲弄意味的哼笑,
“说到底,”
“特招生们所感受到的所谓‘困境’”
他刻意加重了这两个字,
“不过是信息差造成的认知局限。”
“约书亚,”
“阶级的壁垒之一便是信息差。”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