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炎微微颔首:“准奏。”
锦衣卫同知朱雀上前一步,神情严肃:“锦衣卫查获雍州陈氏与朝中官员密信往来。他们提到‘若度田令全面推行,各家将损失惨重’,还提到……提到要‘清君侧’。”
“好个‘清君侧’!”少年天子怒极反笑,眼中寒光闪烁,周身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朕倒要看看,他们准备清的是谁!爱卿,名单?”
朱雀呈上一卷竹简。李景炎展开细看,随着目光的移动,眼中寒光越来越盛。当他目光扫过殿中某位官员时,对方竟双腿一软跪倒在地。
“陛下!臣冤枉啊!”崔浩面如土色,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落:“臣只是收过陈家几幅字画,绝无……”他语无伦次地辩解着,声音中充满了恐惧。
“朕还没说是谁呢。”李景炎轻飘飘一句话,如同一记重锤,让崔浩如坠冰窟,瘫倒在地。少年天子缓缓卷起竹简,话锋突转:“度田令该扩大试点了。季相以为如何?”
季海生心头一震,知道这是要自己表态了。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思绪回到当下:“老臣以为,可再添豫、扬二州。但需派重臣坐镇,以防地方豪强与朝中势力勾结,阻碍政令推行。”
“好。”李景炎打断道,语气坚定,“便命况钟,领豫州,另调姚崇去扬州。这两人配合默契,定能不辱使命。”
(大唐府征召人物:姚崇: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他在唐玄宗时期,提出了“十事要说”,包括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减轻税赋等,为“开元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
(大明府征召人物:况钟:曾任苏州知府时,严惩贪官污吏,改革赋税制度,减轻百姓负担。他还注重教育,培养人才,使苏州在他的治理下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又是这两个名不见经传的“特才”!季海生暗暗咬牙,一下又见缝插针了,不过陛下安排的人确实个个能力出众,这着实见鬼了!
他不得不拱手称是。这一刻,他忽然意识到,皇帝已不动声色地织就一张人事大网,将朝堂内外牢牢掌控在手中,而自己这些改革派老臣,在皇帝的布局中,真正的变成了一群马前卒,终究是一代新人换旧人。从今日自己了解的这些官员来看,能力是不缺的,缺的便是对当地人情风物关系的了解不足。
“陛下。”一直沉默的大理寺右少卿突然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忧虑:“京城各地牢狱已,又人满为患,是否该……”
“准,三司尽快核实,轻罪者罚役赎罪,重罪者……”李景炎目光一寒,语气冰冷如霜:“即刻问斩。”
他的话语如同寒冬中的北风,凛冽刺骨,让殿内众臣又又又再次感受到了这位少年天子的铁血手腕。
? ?问一下,包拯和海瑞那条,查盐税的支线的内政过程要不要写,还是直接带过?直接来个结果。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