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锦衣卫舍人陆炳(1/2)
‘催眠……致幻……鸦片……麻药……葡萄牙人……西方炼金?’ ‘到底什么手法,能达成如此诡异的梦魇,置人于死地?’ ‘难不成真是神仙诡诞?’ 海玥喃喃低语,一路进到了按察使司衙门的后院。 刚入院内,数道目光刺了过来。 八个劲装大汉站成一排,齐刷刷地立着,戒备地看着外人的接近。 除了身材魁梧外,这群锦衣卫没有后世想象中的飞鱼服,绣春刀。 很正常,飞鱼服是仅次于蟒袍的隆重礼服,非高品大员不可穿着,绣春刀更是轻巧短小,御赐佩戴,皆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能穿那一身的,数万锦衣卫里面,大概也就几十个。 现在这群南下广东的,显然没有那种高官。 倒是端坐中央的那位舍人,不仅身形健硕、气宇轩昂,年纪更是年轻得出奇,约莫弱冠之年,比海玥、海瑞大不了两三岁,可左右锦衣卫对他却格外恭敬,小心翼翼地拱卫在侧,未有半分怠慢之色。 听得脚步接近,年轻舍人的视线这才从手中的案卷上移开,抬起头来:“你就是琼州府两试案首海玥?我乃锦衣卫舍人陆炳,有话要问你!” ‘原来是你!’ 海玥恍然。 他刚刚还有些奇怪,区区一个锦衣卫舍人,怎么敢扬言完善卷宗。 现在明白了,朱厚熜的奶兄弟陆炳,居然来了。 话说自从东厂西厂出现,锦衣卫的威风就渐渐被这两厂取代,管理者从外臣变为了司礼监的大珰,毕竟太监和天子的关系更加亲密,确实更适合执掌这种特务机关。 唯独嘉靖朝是个例外。 历史上的嘉靖朝没有老祖宗吕芳,朱厚熜并不重用太监,继位后一改正德时期的阉党之乱,此后执政的四十五年中,是宦官在明朝最安分守己的一个阶段。 执掌厂卫大权的,是陆炳。 在王府时期,陆炳的母亲就是嘉靖的奶娘,两人从小喝一个人的奶长大,也一起玩到大,关系亲密无间,而陆炳的祖父就是锦衣卫,父亲袭职,在嘉靖继位后,当然也入了京师。 从十四岁开始,这位就在锦衣卫担任舍人,现任的都指挥使,亲自教他撰写审讯笔录、办案案卷和交接公文,并告诫陆炳,“锦衣帅不可不精于刀笔”,意思是将来要做锦衣卫头领的,不能不知晓这些。 这段时间,奠定了后来陆炳统领锦衣卫的文化基础,毕竟严格意义上,他的出身不高,王府里不会给一个奶妈的儿子教授多少文化知识,但这些年间的学习,补足了这方面的缺陷。 此时此刻,当陆炳开始发问,海玥明显就能感觉到,这位年纪虽轻,却绝不好糊弄。 “最初假冒安南王子的是何人?” “那英,琼州府,崖州,黎族人。” “此人有何胆量,敢假冒外藩使节?” “那英恐是被莫正勇欺瞒,误以为安南使节被刺客杀害,需人代替,他出身黎族,黎民又受歧视,遭遇不公,心中不甘,也想要借此机会,走出琼海看看。” “他死后,黎族欲复仇?” “那英的弟弟那燕来了琼山,确有报仇之意,但最终协助府衙,清剿了剩下的安南刺客。” “案卷里没有记录这些,如你所言,是不愿记录黎族人的功劳?” “是!” “果真敢言” 陆炳饶有兴致:“那我问你,巡按御史吴麟是怎么被安南刺客抓走的?” 海玥道:“安南刺客的另一据点,位于海口浦的棺材铺永安堂,离吴巡按下榻的驿馆不足半里,这给了他们可趁之机,再加上那一晚阴差阳错,吴巡按不幸落于贼人之手。” “好一个阴差阳错!” 陆炳笑了笑,却没有在此事上刨根问底,转而问道:“吴巡按与黎正使最后脱困时,你可在场?” “在。” “你救出了两人?” “我赶到时,黎正使为了保护吴巡按,正与安南刺客厮杀,因此受伤,我杀死刺客,救出了他们。” “黎正使在厮杀中受了致命伤?” “腹部中刀,并不致命。” “那黎正使是如何遇害的?” “中了毒。” “刺客抓住这位王子后,如果要杀,早就杀了,既然还留着他,那就是准备把他带回安南,给莫登庸交差,为什么会下毒?” “……” “也罢!死者已矣!追究这些确实没有意义了!” 陆炳在卷宗上补充了几句,颇有成就感地翻了翻,末了感慨道:“假冒使团,绑架巡按,这两起要案,你都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难怪当地衙门都难以隐去你一个学子的功劳!” 见了那位芳莲郡主,再仔细翻阅了安南使团的卷宗,他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个书院学子。 得多大的功劳,才能在这等上达天听的要案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在过程基本清晰,只剩下最后一个,也是最好奇的答案要验证:“安南叛臣莫登庸麾下有十三太保,个个武艺高强,身经百战,莫正勇正是其一,此人能败于你的手中,看来你武艺高超?” “只是练过。” “哼!武者不讲究谦虚那一套,证明给我看!” 话音落下,陆炳手中的笔一搁,起身挥拳打了过来。 海玥有些无语,却也毫不退缩,急提内劲,猛然迎上。 “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