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救命之恩不好还(2/2)
实际上,若不是海玥年纪轻轻,区区一个县案首,并不值得在意。 他是二甲进士出身,吴氏更有一门三进士,虽比不得杨春、杨廷和、杨慎那一门誉满天下,也是了不得的书香门第。 而琼山虽然出过丘濬那样的大儒,但整体进学环境是落后的,县考案首有时候连举人都中不了,更别提进士,可话又说回来了,十七岁的县案首,还是颇有前途的。 “海十三郎乃良才美玉,只可惜出身琼山这等偏远之地,不得名师教导……” 闵子雍眼珠转了转,趁机提议:“东翁何不举荐此子入国子监?” 吴麟抚了抚眉头:“唔!老夫亦有此意!” 国子监有四种入学方式。 一是贡生,二是举荐,三是荫生,四是捐纳。 如果是江南大县,县案首便可以贡生的身份,前往国子监进学,但琼山不行,所幸吴麟身为巡按御史,是有资格举荐的。 吴麟自忖绝非忘恩负义之辈,此番若非对方识破真相,又找到安南刺客老巢,他也许就死在那里了,救命之恩不能不报。 但海氏出身地方大族,而他下到广东来是度田的,和地方大族扯上关系,恐有负陛下所托,又不好随意报答。 现阶段而言,举荐这位有科举之志的少年去国子监进学,无疑是合适的法子。 关键在于,他早年与当今的国子监祭酒,在钤山就有一段交情。 想到这里,吴麟抚须一笑,觉得甚是妥当:“取纸笔来!老夫要给严祭酒书信一封,以荐奇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