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次来,还是五年前的夏天,”陈晓阳握着方向盘,侧头看向身旁的顾倾城,眼中带着几分怀念,“那时候你还说,铁刹山的云雾最是变幻莫测,像个害羞的姑娘。”
顾倾城莞尔一笑,目光投向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巅,轻声道:“是啊,时光过得真快。不过,铁刹山的韵味,似乎一点没变,反而因这秋景,更添了几分雄浑与诗意。”她记得,铁刹山不仅是东北道教的发源地,更以其奇山、秀水、古洞、异树而闻名遐迩。传说中的“八宝云光洞”更是充满了神秘色彩,引得无数游人探访。
车子终于抵达景区入口,两人下了车,顿感一股清爽的山风拂面而来,驱散了旅途的疲惫。抬头望去,铁刹山主峰——海拔912.9米的“原始顶”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位身披轻纱的仙人,庄严肃穆。山脚下的石阶蜿蜒而上,仿佛一条通往仙境的云梯,两旁的枫树、柞树、松树等各色树木,叶子或红似火,或黄如金,或绿如墨,五彩斑斓,交相辉映,将整个山谷装点得如诗如画。
“走吧,倾城,我们今天争取爬到原始顶,去看看那传说中的云海日出……虽然现在是上午了,但云海应该还在。”陈晓阳兴致勃勃地提议,率先踏上了石阶。
顾倾城笑着跟上,脚下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与远处偶尔传来的鸟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自然和谐的乐章。沿途,他们不时停下脚步,欣赏着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有的像昂首嘶鸣的骏马,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则像静坐参禅的老僧,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山间的清泉潺潺流淌,水质清澈见底,水底的鹅卵石圆润光滑,偶尔还有几条小鱼在水中嬉戏,给这静谧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灵动。
行至半山腰,一座古朴的道观掩映在绿树丛中,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透着一股浓浓的道家气息。两人走进道观,香火不算鼎盛,却也清雅宁静。一位须发皆白的道长正坐在殿前的石凳上闭目养神,神情淡然。他们没有打扰,只是默默参观了片刻,便继续向上攀登。
越往上走,山路越发陡峭,云雾也越发浓重起来。刚才还清晰可见的景物,转眼间便被乳白色的浓雾笼罩,只留下近处模糊的树影和脚下湿滑的石阶。顾倾城不禁想起陈晓阳刚才的话,这铁刹山的云雾,果然名不虚传,时而轻盈如纱,时而浓密如涛,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分不清是人间还是天上。
“小心点,路滑。”陈晓阳伸出手,想要扶顾倾城一把。
顾倾城微微一笑,轻轻摇了摇头:“没事,我能行。”她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带着一丝凉意和湿润,更加清新宜人。
又经过一番努力攀爬,两人终于气喘吁吁地登上了原始顶。站在山巅的观景台上,极目远眺,只见脚下云海翻腾,波涛汹涌,一座座山峰在云海中时隐时现,宛如海中的岛屿,壮观至极。刚才还萦绕在身边的浓雾,此刻竟在他们脚下,这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让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太美了!”顾倾城忍不住感叹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难怪古人会说‘铁刹山高,离天三尺三’,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陈晓阳站在她身旁,脸上也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是啊,每次来铁刹山,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它的美,不仅在于其自然风光的雄奇秀丽,更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那份宁静致远的道家意境。”
两人并肩站在山巅,任凭山风吹拂着长发,眺望着眼前壮丽的云海奇景,心中都充满了宁静与惬意。这一次重游铁刹山,不仅让他们领略了秋日铁刹山的绝美风光,更让他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安宁与放松。他们知道,这份美好的记忆,将会永远珍藏在彼此的心中,成为日后回味无穷的谈资。
顾倾城与陈晓阳二人,怀着一份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禅意的向往,再次踏上了前往辽宁省本溪市双龙禅寺的旅程。
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上行,窗外的景致渐渐褪去了城市的喧嚣,染上了几分山林的清幽。秋意渐浓,枫叶如火,层林尽染,将双龙禅寺所在的山峦装点得如诗如画。空气中弥漫着草木与泥土的清新气息,深吸一口,沁人心脾,仿佛连呼吸都变得沉静下来。
远远地,双龙禅寺的轮廓便在层峦叠嶂间若隐若现。飞檐翘角,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古朴庄严。时隔数年,故地重游,两人心中都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亲切感。
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山路拾级而上,耳畔是清脆的鸟鸣和潺潺的溪流声,偶尔夹杂着远处寺庙传来的隐约钟声,涤荡着心灵的尘埃。山路两旁,古松苍劲,怪石嶙峋,每一处都透着岁月的沉淀与自然的鬼斧神工。顾倾城不禁放慢了脚步,目光扫过那些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