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祖宗传下文化(2/3)
十几二十年也化为尘土。但是,山神也是按部就班的,不会可怜谁,不会特意帮助谁,也就是说,山神不会把福气特意保存在仓库里,让别人在二十年后再拿出来使用,一时半刻都不会让步的。所以,使用棺材的尸体需要很久才能溶入土里,那样子,山神就不理睬亡者了,继之,亡者的儿孙也得不到宝地护佑。”“我不懂这些,也从来没听说过埋人不用棺材。”“其实使用棺材是方便祭祀,方便大力士抬去掩埋,不然,一具死尸在人们眼前,用手直接去触尸体并抬去掩埋多不卫生?没装入棺材的尸骸,众人祭拜有多尴尬?你说,是不是非常不雅观?但如果是好的风水就不能使用棺材了,不使用棺材骸骨就很快溶入土里,永远与泥土混为一体,山神就算有意见、不想护佑亡者的家人也不行了,想甩更也甩不掉了。再说,那块地是超极风水宝地,决不能使用棺材,其实刚迁到程逸村不久我就发现那块风水宝地了,之后我就悄悄带爷爷和师父的部分骸骨安葬在那里了。”“什么?你拿爷爷和师父的骸骨葬在那里了?”“是啊,你以为我们今天的人才两旺是平白无故得来的啊?”“哦?原来是这样的?真的是这样吗?”“你可以不相信我说的话。但你要相信我说的逻辑。”“这几年来我就是想不通,为什么我们在元安村就是活不下去?到这里不到二十年就成现在这样了?”“成什么样子了?”“成什么了你不知道吗?”“请你说说。”“你一个接一个地娶,一百岁了还是要娶,继续娶,你几个儿子也是这样,娶了又娶,很多曾孙和你儿子是同年出生的,甚至曾 孙大你儿子很多,唉,原来是这样的。”“其实那是迷信,和姑娘不要太过迷信。”“是你迷信,不是我迷信,我根本不相信那些,不过,我也不反对你相信。好啦,我们可以帮上什么吗?”“不用,你们最好也不要去看。”“看了又怎么样?”“没有什么样,只是老人看喜事心情好,看丧事心情郁。”“李姐姐是自己人,心情怎么郁都要凑近看看了。”“好吧,你也九十多了,要知道自己的身体承受能力。”支灷说完就快步往揭挂娇家里走去。但她不在家,支灷又去喀咮家里,还好,她正在家里带小女儿。”“普娃,李姐姐的事处理的怎么样了?”“到申时埋了就完事了。”“普娃,李姐姐说没就没了,她真得了脑子出血吗?”“是的。”“你是怎么知道李姐姐是脑子出血的?”“祖宗传来的知识。说了你也不懂。”“我是不懂,可是你说了我不就懂了?你是怎么知道脑子里面出血的?”“想知道脑子是否出血要看眼睛,出血的眼睛是斜向一边的,不能正视,甚至也不能转动,这些是祖宗传下来的知识,你是暹罗人不懂我们东方的知识。”“普娃真了不起,什么都懂,还懂这么透彻。可是,谁又用刀开过脑子查看过?”“行了,你这样反问就算是巡抚大人也会迫走的。你不要胡扯了,你是不懂的,快抱小女儿给尚英帮忙看看,然后去帮忙。”“我去帮什么忙?”“我们家有人过世了,去看李沁沁的外家有人来就帮忙招呼他们,或者招呼他们要吃饭什么的,反正你去看看,有事就帮忙,没事就站着看看,不能坐着,记住啊,不能坐着。”支灷一边拿起朱砂慢慢研磨,一边快速折黄纸和白纸。“普娃确实是神人啊,一只手弄那个红红什么东西,一只手在折纸,你弄完一种再弄另一种不行吗?”“难道你是喀咮又不是喀咮吗?真烦。”“我当然是我啦,但我的双手做一种事也做不好啊。你也不用这么急吧?一件一件来吧?”“时间很快过去了,稍后马上要用了,现在是未时了,申时下葬。”“这么快?我们需要准备什么吗?”“不用了,我们…唉,说你也不懂,反而跟你说个没完没了。”“呼”的一声,支灷瞬间抓住一个公鸡,然后用指甲扯破鸡冠,把鸡血滴在墨盘里,跟朱砂混在一起,放开公鸡,拿起毛笔,快速沾上鸡血朱砂汁,然后轻轻的舔了笔尖,马上写起来,于黄纸上快速一挥而就,然后又在白信袋上一气呵成写完…。“黄纸这四个什么字?”“黄纸朱书。”“白信袋这四个字呢?”“六庚开刑。”“都是什么意思?”“这个叫做‘黄纸朱书’,是镇煞避邪的,因为我们家失去人口了,要镇住一切邪气,保证家里人安全。”“你怎么会懂这些东西?”“师父教我的,师父曾经说,黄纸朱书在历史上使用悠久。自魏晋至唐宋时期,黄纸就被广泛用于写经和皇帝书写诏书等重要文档。科举考试中甲科进士及第者的名单也用黄纸书写,称为‘黄甲’、‘金榜’。现在这种传统工艺仍然在宗教仪式和文化活动中广范应用。‘黄纸朱书’是指用黄色的纸张和朱砂鸡血写的符咒。具体来说,黄纸通常是指以本色麻纸染以黄檗树汁而成的黄色纸张,这种纸张在古代主要用于写经、皇帝书写诏书、科举考试中甲科进士及第者的名单等场合专用。而‘朱书’是指用朱砂书写的文字。朱砂因其颜色鲜红,被认为具有辟邪驱鬼的功效,因此常用于画符等仪式应用。在我们东方道教里和阴阳家里的实践中,黄纸朱书被广泛应用于符咒的书写。画符时需要准备四样东西:笔、墨、砚台和纸,其中最重要的是使用黄色的纸张和朱砂,这就是所谓的‘朱书黄纸’。朱砂颜色鲜红,被视为辟邪驱鬼的神器,因此成为画符的必备品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