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从有风的地方开始的文娱 > 第一百九十九章 明月也曾照我

第一百九十九章 明月也曾照我(1/2)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今天正值冬至,小院的众人正忙活张罗着晚餐,一起过节。

    “加水,少量多次,慢点倒。”

    听到号令,陈墨把碗中的凉水缓缓倒入面粉中,许红豆则快速用筷子把面粉搅成絮状,再用手揉压成面团。

    没办法,陈墨做菜有一手,但唯独没点亮面食这个技能,所以只能许红豆做主力,他打打下手。

    这也是陈墨一直以来都觉得很神奇的一个点,好像北方的家庭都自带一个和面技能,不管是包饺子、做包子还是拉面条,随手就能和起面来。

    陈墨一家虽然住在J,但却是实打实的南方血系,属实没有这面食基因。

    南方人说起包饺子,下意识是想着去外面买饺子皮,少有会想着自己在家里来和面。

    因为在南方人的潜意识里,“和面”应该是道很麻烦的工序。

    只见,许红豆白皙的素手在盆里揉按几下,面很快成团,揉到最后“三光”,盆光手光面光。

    揉完后,许红豆拿个小点的盆把面团盖上,拍拍手:“行了,让面醒一会儿再揉。”

    “这个‘醒’的目的是干什么?”陈墨不耻下问,虚心请教。

    许红豆哼哼两声,表情很是受用。

    她可是知道,陈墨在厨艺上,向来是俯视她的姿态,以前不知道“取笑”过多少次她那手“老抽”手艺。

    “醒面,是为了给面散劲。我们揉面就是在给面上劲,所以随着手揉面,面团是慢慢变硬的,这时候就得等一会儿,让面团散劲回软,我们再揉。三揉三醒,待会煮出来的饺子皮,透亮不破。”

    许红豆回忆着刘桂琴教她时说的话,照瓢画葫芦,复述给陈墨听。

    陈墨点了点头,“但我看有些不是还得加鸡蛋加生粉的吗,那又是为什么?”

    “额你觉得呢?”许红豆反问一句。

    陈墨想了想,“如果不是为了增添味道,那应该就是为了口感。面粉有分高筋低筋,我看你是用高筋面粉直接揉,什么都没加,那加东西的话,是为了改变面粉的筋性?”

    许红豆面不改色地点头,“嗯,你这不是知道嘛。”

    陈墨眨了眨眼,“我怎么觉得,你是在等着我自己找解释?”

    许红豆斜睨一眼,“我是在让你自己思考,自己想出来的才是自己的。”

    “是吗?”陈墨眼神狐疑,“我想起以前在学校的时候,课堂上老师被问到不懂的问题,好像就是这么糊弄我们的。”

    许红豆转身道:“该调馅了,别待会来不及包。”

    陈墨眼里浮现笑意,促狭道:“你要不晚点回去找人问问?学东西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可不行啊,许老师。”

    许红豆装没听见,对于曾经能脸不红心不跳地说家里养猫的人来说,现在这个只是小场面。

    “陈老板,这边急需求助!”

    灶台旁边的洗菜池,娜娜慌忙地看着要爬出来的螃蟹,不敢下手。

    陈墨走过去,利落地抓起螃蟹,拆壳、去鳃、跺成四块。

    “你这是准备做什么?”

    “螃蟹炒年糕,我们江浙一带很有特色的一道菜。”

    螃蟹处理好后,娜娜做起来就从容多了,只是手法还是有些许生疏。

    特别是,陈墨看到她不要钱似地撒白糖的时候,眼皮直跳。

    一勺,两勺,意犹未尽,再加半勺。

    “这糖会不会加得有点多了?”陈墨委婉提醒道。

    “不会,本帮菜就是偏甜口的。”

    说着,娜娜犹觉未够,又加了半勺,“再来一点。”

    陈墨砸吧嘴,光看他就已经觉得齁得慌了,“难怪你喜欢做甜品哈。”

    隔壁另一个灶口,大麦有条不紊地翻炒着锅,模样看起来靠谱多了。

    “大麦,你这是.糯米饭?”

    陈墨伸头一看,锅里内容丰富。

    大麦笑着介绍道:“我们湖南那边冬至会吃糯米饭,放些油渣子、红枣之类的,简单加胡椒粉和盐调味,但一定得炒出锅巴。待会你们尝尝看,很好吃的。”

    “不过我这次放的是腊肉,前两天胡老师教小葫芦唱歌,晓春拿过来的。”

    陈墨听着,不由点头,“自家熏的腊肉,好东西。”

    云南这边,年底有杀年猪、熏做腊肉的习惯。

    其中有名的,就是宣威的火腿了。

    陈墨走出厨房区域,抓到游离在外偷闲的陈南星,“你在干嘛呢?”

    陈南星拿个小杯,正美滋滋喝着什么,见陈墨过来,示意道:

    “来一杯?娜娜家里从苏州寄来的桂花冬酿酒,听说这酒一年只在这段日子卖个十来天,过了就没有了。”

    陈墨闻言,批判性地加入了,喝了一口,不禁点头,“冬至喝米酒,别有一番滋味。”

    “是吧?”陈南星挑眉,“喝完酒,待会再喝上一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