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萨涵看着混乱的阵营,心中虽充满不甘与愤怒,却也深知此刻已无再战之力,若不及时撤退,恐怕会全军覆没。
他强压着心中的情绪,迅速召集麾下将领,厉声下令:“全军立刻撤退,返回主营!”
随后他目光落在亲信战将斡离鄯身上,斡离鄯不仅是他麾下最勇猛的将领,更是他的亲家,彼此信任无间。
可萨涵上前一步,拉住斡离鄯的手,言语沉重地嘱托:“斡离鄯,辛苦你率两千骑兵断后,务必拖住圭圣军的追击步伐,为大军撤退争取时间。只要能安全返回主营,我定记你大功!”
斡离鄯也知断后任务的凶险,却没有丝毫犹豫,他咬牙点点头:“末将定不负所托!就算拼尽最后一人一马,也绝不会让圭圣军追上大军!”
说罢他转身翻身上马,抽出腰间弯刀,高声喊道:“愿意随我断后的儿郎们,跟我来!”
话音刚落,两千名忠心耿耿的可萨骑兵纷纷调转马头,跟随斡离鄯列阵,准备迎接圭圣军的追击。
可萨涵看着斡离鄯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随后便下令主力部队加速撤退。
阵中的谭威很快便察觉了可萨军的撤退意图,他站在高台上,手中马鞭指向可萨军溃退的方向:“想跑?没那么容易!”
他立刻召集传令兵,下达追击命令:“命战车营为先锋,凭借‘坦克’的机动性与连弩优势,冲在最前面杀伤敌军;坎军、艮军分别守住左右两翼,防止敌军反扑;乾军作为中军,紧随其后,随时准备支援各军。实施尾随战术,不急于近身肉搏,依托强弩优势持续杀伤敌军,消耗其有生力量!”
众令兵齐声领命,迅速返回各自军营传达命令,战车营的军士们早已摩拳擦掌,接到命令后,立刻驱动 “坦克” 战车,朝着可萨军撤退的方向疾驰而去,连弩时刻准备着,随时可以对溃退的敌军发起射击。
坎军与艮军的士兵们也迅速列阵,沿着两翼展开,警惕地观察着四周,防止可萨军的断后部队发起突袭。
乾军则保持着整齐的阵型,稳步推进,整个追击队伍井然有序,展现出极强的纪律性。
此时的圭圣军经过不断扩充,兵力已达到两万人,编为乾、艮、坎、震、巽、离、坤、兑八个军。
随着军队规模的扩大,大兵团作战中的通讯畅通成为重中之重,一旦命令传达延迟或出错,极有可能导致战局逆转。
谭威对此早有准备,专门制定了 “三保险” 通讯方式,确保命令能准确无误地传递到各军。
这三种通讯方式同步运作:其一,选派数百名精锐士兵担任传令兵,他们熟悉各军位置与战场地形,手持谭威亲授的令牌,骑马在各军之间穿梭传递命令,遇到紧急情况还可直接面见将领汇报。
其二,借助鼓、锣、角号等乐器传递信号,不同的声组合代表不同的命令,如急促的鼓声代表冲锋,锣声代表撤退,角号声则代表调整阵型,这种方式能让远处的军队快速接收到指令。
其三,制作三色令旗,不同的旗语组合对应不同的战场指令,中军高台上安排专人挥舞令旗,各军各营则配备十余名信号兵,时刻观察中军的令旗变化,及时传达命令。
无论是两军对峙时的阵型调整,还是混战中的兵力调配,这 “三保险” 通讯方式都能确保命令在不同战场阶段准确传达,让八个军如同一个整体般协同作战,避免出现各自为战的混乱局面。
谭威在中军高台上下达 “尾随追击,勿要急进” 的命令时,心中已有清晰的盘算,圭圣军此刻已牢牢占据战略优势,无需冒险强攻。
可萨人经此一败,主力折损不少,已被压缩至塘州孤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草原牧场,畜牧经济基础彻底崩塌。
没有了充足的粮草与马匹补给,对方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只需保持持续的军事压力,用不了多久便会不战自溃。
更重要的是,谭威看着台下那些辛苦培养的士兵,心中满是珍视,这些都是圭圣军的根基,每一名士兵的性命都弥足珍贵,他绝不愿为了追求速胜而让他们陷入不必要的牺牲。
他也清醒地认识到,可萨军骑兵机动性极强,若贸然下令全线追击,对方极有可能利用骑兵优势迂回包抄,反而会给圭圣军造成损失。
此次 “大扫除” 战役的核心目标本就是扫除塘州外围的敌军据点,如今首战告捷,稳步推进便能达成目的,何必贪功冒进。
命令通过传令兵、鼓锣角号与三色令旗同步传递,短短片刻便传遍各军。
各营的信号兵紧盯中军高台,确认指令后迅速传达给将领,整个通讯过程高效流畅,没有丝毫延误。
乾军阵中,陌刀手们立刻放下手中的长柄陌刀,两人一组弯腰抓住拒马的支架,喊着整齐的号子将拒马搬回战车车厢,这些拒马虽沉重,但经过多次训练,士兵们早已形成默契,动作麻利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