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小院之中,聚集着一众熟悉之人。
元易将自身的道土也安置在了这一方道土之中,这由大道之力凝练而成的特殊诸天,与外在所见全然不同。
大道变化无定,道不同,所见自不同。
随心显化,众生所见,便是众生之相。
“元易师弟,你开辟这道土,不止是为了让不入天庭的仙道之人有一个去处那般简单吧?”
玄都懒洋洋地半躺于风火蒲团上,笑着开口道。
不仅是玄都,曾经三教的相熟之人都相聚于此,连身在西方灵山的多宝也显化在此。
“老师与二位师伯曾立教传道,为教化众生,如今三教已去,道却不该如此散去。”
元易放下手中的玉杯,心念一动,一道云镜术悬浮在中央。
其中显露出一幅画面来,一位身形魁梧的中年男子坐于桌案之后,手持竹简讲学,下方汇聚着上千人,人人正襟危坐。
元易伸手指了指,笑着道:“不同于我们曾经立教传道的形式,我觉得这般形式也不错,师兄以为呢?”
玄都眉头微挑,抬手掐算,片刻之后,点了点头。
“确实是有别于教统的形式,完善发展,当有教化万世之功,另外……”
玄都看着那讲学的中年男子,眼中带着些许诧异,话语顿了顿。
“此人并非修行之人,却身具非凡气象,隐隐走出了一条有别于我等仙道修行的路,不合仙道,却直指圣人之道,更古怪的是,他的圣人之道最契合的竟然是昊天师叔的道,或者说最为契合天庭之道,难道?”
玄都目光看向玄都,带着一丝询问之意。
元易摇了摇头:“师叔不曾传道。”
那中年男子元易与琼霄曾见过,因为他曾问道于大师伯太清圣人的显化之身。
不过虽然问道大师伯太清圣人,却并非他们玄门一道的人。
儒之一道兴起,行的却是圣人之道,尊的是他们的师叔昊天。
“世间有道无法,窥得大道之人,自会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向道而行,此道已有几分雏形。
有别于我等师法天地,寻求天人合一,求道求超脱,长生久视。
这一条道却是向内二求,向自身求道,而非天地,将圣人之道走向了另一个极致,不求道行修为,唯求圣道,我在他身上看见了超脱于仙道、魔道、佛道之外的可能,一条真正的众生之道。
求于众生,成于众生,证于众生,确与昊天师叔的道相通。
而这,只是一个开端,天生万物以养人,待得天地破败时,自有众生之道为天地立心,再续生机。”
以在场之人的道行,只是看见这一个端倪,便能预见到很多的事情了。
“师弟是想为这百道之兴,助力一二?”
“大道恒易,看见更多的可能,或许能多几分生机。”
“即便是以我玄门之道作这百道之兴的垫脚石?在我玄门的道土之上,开出不属于我玄门的道花?”玄都随口问道。
“说垫脚石不准确,玄门之道不是被取缔,相反,诸道兴,我玄门之道,也当随之兴,百家出于玄,也可尽归于玄,万般皆是道。”
玄都晃悠着手中杯盏,略微沉默,沉吟过后点了点头。
“也是,师弟这不止是想要摆脱教统的桎梏,还想在仙道之外别开生面啊,也就是师弟你能够如此了,全然不局限于一道一法。
这已经超出了我等求道之人所求的道,不过如师弟所言,万般皆是道,我等修行之道,不过也只是道的一部分罢了。
只是此道不再局限于通玄,再以玄门之道称之,却是有些不准确了。”
“哦?那师兄的意思是?”
“既然万般皆是道,师弟欲将其尽数囊括进其中,玄之一字不妥,似乎也唯有这道本身,方最为贴切。
不若,就以道为名如何?”
“……”
元易略做沉吟,他能够感受到,这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带来的份量。
名字并不是要如何大气磅礴才最了得,大道至简,道生万物,以道为名,意味着什么元易岂会不知?
其中区别,便如道祖之名与仙祖之名。
不过,三教合一的玄门,当得起这道门的名字。
更何况,如今老师与二位师伯的道,近乎便是这洪荒天地的天道。
“以大师兄所言,我无异议。”元易回应道。
而在玄都与元易商量着给玄门换一个名号之际,金灵等人则是在谈论着天庭上尊号一事,以及其中的位次。
琼霄便是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不过这与她实际上没有什么关系。
毕竟她是辅佐元易这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的三才之一,有着虚挂的神位,根本不需要再多一个虚名头衔。
如今天庭那边已经编排出了一个大体的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