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生活的橄榄枝 > 第140章 五卫雏形

第140章 五卫雏形(2/3)

凡的请求。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王凡愿意自己掏钱扩建城池是好事啊!所有城池都有人出钱建设才好呢。

    那朝廷岂不是坐享其成了吗?加油哦!镇南侯,朕看好你哦!

    李治心里美滋滋,找到了接盘侠。王凡心里也是美滋滋,有了自己的地盘。

    建好自己的城墙,囤积多多的粮食,以后的日子才会好过一些。

    他不看好当今的朝政,一句话概括:积重难返。

    就在李治召开朝会的时候,董皇后又召见了王凡。

    李治召开朝会是讨论赵、钱、孙三个世家忤逆朝廷的事,朝廷命令三家解散非法武装,三家拒不服从该如何处之。

    皇后招王凡是代表皇帝给王凡饯行,当然还有些不足为外人道的事这里就不提了哈。

    朝会结束,给三家定了调子,那就是抄家灭族。

    满朝臣子没谁反对,谁让你追杀了人家三年呢?宏光都驾崩了你还不停手,又追杀了人家半个月。

    你不抄家谁抄家?不抄你家抄谁家?之所以讨论了一个时辰才结束,就是研究谁去抄家?抄完家银钱归户部还是皇帝内帑?

    几经讨价还价,最后是五五开达成共识。

    皇帝、户部各一半,皇帝有银子选秀了,户部有银子给朝臣发俸禄了,皆大欢喜!

    三个世家悲惨的命运在众人喜气洋洋的表决中定了下来,朝中隶属于三家的官员率先是遭了殃。

    罢官的罢官,免职的免职,毫不拖泥带水。

    接下来禁军出动,抄了三个世家的老巢,还有他们经营多年的产业。

    然而这些都跟王凡没关系了,他已经乘车返回了襄阳。

    正如王凡想的那样,一路上不时有人骚扰,这个将军那个侯爷,表面都是来给王凡饯行,背地里都想对车里的嫔妃一亲芳泽。

    王凡是一律装傻充愣,送行的礼物收下,想办的事情装糊涂。

    没拿礼物?对不起皇命在身恕不接待。

    一路上嫔妃们都很配合,没谁起幺蛾子。

    主要是董皇后给她们提前开了会,董皇后说:“朝臣们痛恨先帝误国误民,先帝驾崩了恨意转嫁到了你们身上。

    他们要求把你们送去教坊司,陛下不忍皇族受辱,又无法对抗满朝文武,最后决定把你们送去襄阳行宫颐养天年。”

    一百多位嫔妃听说要送去教坊司纷纷色变,最后听说送去襄阳这才稳定下来。

    如果真送去教坊司那还不如去死,她们也是有气节的,贵为皇室本身也是富家女,怎么受那侮辱。

    最后听说新晋镇南侯会护送她们去襄阳,并且会一直保护她们,这让嫔妃们放心不少。

    又听宫女介绍了不少关于王凡的事迹,心中对王凡的佩服又增添了不少。

    宫女给王凡做铺垫当然是董皇后吩咐的,希望她们乖乖的跟着王凡去襄阳,十几二十年后就没了威胁。

    宫女还把朝中大臣找王凡做交易的事说给嫔妃们听,得知大臣们无耻的嘴里她们气的要死,得知王凡果断拒绝又庆幸万分。

    三千女童就简单了,宫里负责照顾她们的侍女说给她们换个地方,远离那些可怕的人,她们都很高兴。

    至于那五千老弱病残,一半是襄阳的子弟,一半是李治逃命的时候招募的壮丁。

    襄阳子弟还都是青壮,历时招募的就不行了,老少都有。

    小的十几岁,老的五十多岁了,能跟着李治到京都都是奇迹了。

    一听说去襄阳当兵,有不少人就想放弃,言说走不动了,想留在京都享福。

    在他们想来,保着皇上进京登基了,那是多大的功劳,现在不是该享福了吗?

    看到这种情况,随行军官果断的把他们关进了城外的军营。

    没到三天,五千多受气包鼻青脸肿的主动要求去襄阳,在军营同僚万般挽留之下他们仍不动摇,毅然决然的选择去襄阳。

    看着一群叫花子般的士兵,王凡无语凝噎。

    襄阳子弟还好,离开的时候都带着刀枪,后招的百姓那什么的都有。

    镐把、铁锹、粪叉子,菜刀、锄头、耗夹子……

    王凡把他们分好队,护在马车两边。这次王凡一共调集了三百辆马车,二百辆客运马车,一百辆货运马车。

    再加上宫里的贵人专属马车,一行队伍超过四百辆马车浩浩荡荡的行走在官道上。

    来自襄阳的青壮护在车队两旁保护贵人,后招募的老弱病残跟在车队后面保护粮草。

    队伍沥沥拉拉的绵延几十里,看的路边行人啧啧称奇。

    这个民不民军不军的队伍开始了回家之旅。

    王凡带着自己的卫队走在队伍的前面,美其名曰开路,实际上就是不想在队伍里被熏到。

    这一日到了休息时间,队伍停下准备午餐,对面却来了一支军队停在他们身侧。

    王凡下令警戒,襄阳的青壮立刻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