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定位的螺壳慢慢的在推进器的作用下缓缓下降,几个推进器不断微调着推进角度来抵御海底的洋流推动产生的偏差,在距离不到一米时,爬虫身上的六根折叠爪子向上翻起,准确的扣住了螺壳的连接杆,在机械的作用下将其下拉完成最后的对接,内部的自锁扣翻起。
至此,螺壳与爬虫完成对接及自锁。
当然,到这一步还不能马上就开始刨土采金,爬虫还需要和螺壳完成电力与数据的连接,这部分过程因为要考虑水下的防水和漏电需要一点时间,半小时后,当螺壳的数据直接能从屏幕上显示时,这说明这最后一步顺利完成。
接通电力和控制,那接下来就是爬虫那个大脑袋的采集器开始发威了,它在动力舱输出的动力下嗡嗡嗡的开始旋转,如同刨土碎石机一样,将海床表面上的泥沙和石块不分青红皂白的全打碎吃进嘴里,然后如同一个饕餮怪兽一样将这些东西通过连接的管道全部送入到螺壳里面。
考虑到是采样阶段,所以螺壳体里的破碎机没有启动,不仅矿泥没有在螺壳里面二次打碎,就连采集到的石块也没有按采金流程通过分离栅栏剔除抛离,而是准备将它们全部一起送到海面上供人仔细查看研究。
也正是因为少了粗滤这一步,样品中只有最细小和质量细微的泥沙在螺壳中甩出体外,九成的泥料都被留在了体内,偌大的螺壳体很快就塞入了足够的样品从而让爬虫停止了采集。
和下潜不同,上浮的流程就快很多了,但涉及到的技术也没那么简单。
螺壳下潜的时候属于是空载下潜,自重属于是最轻的时候,但上来时……
它体内可是装着大量的海底矿料属于满载状态!
感谢现在的龙夏国的科技能,爬虫在采集过程中就直接根据螺壳的重量变化计算出最大负荷值,在不同深度达到满载状态后会自动停止采集。
先完成安全断电,但数据连接没有断开,随即在海面的控制下,螺壳和爬虫的机械自锁连接断开,螺壳体内的高压气瓶在控制下开始缓慢释放内部的空气,高压空气会先挤出螺壳的压载水舱形成一定的浮力,完成这一步后发送最后一条指令断开数据连接。
螺壳检测物理连接断开后就会自动往螺壳体内注入部分剩余高压空气,形成额外的上浮力,辅助推进器加速完全离开爬虫,
此刻螺壳会一路随着海流一路上浮,这个过程中,它自身的推进器会根据海流以及亿幸壹号所在的大概位置进行工作,避免上浮后直接撞到海面上的母船。
冲到海面上的螺壳会马上释放信号,潜水组的工作人员会顺着无线电信号和灯光信号快速找到它一路拖回到母船。
剩下的就是矿工们的活了。
因为是样品矿,不仅泥料都要仔细检查,就连石头都得一块块检查,甚至被打碎检查内部是不是夹杂着黄金。
在雷洪汕的感知中,这个高度的黄金感知极为微弱,甚至微弱到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没想到,第一个螺壳捞上来的样品中,就发现了少量的黄金踪迹。
嗯,只能说是踪迹,偌大的螺壳体内所有矿料中,就出现了几粒细微的金砂,按常用的含量来说,就是一吨矿料里也就不到0.1克的黄金,这种含量没有任何开采价值,连成本都捞不回来。
但这却给所有人打了一针兴奋剂。
找到黄金就说明这里有黄金的踪迹,绝大部分地方……连这0.1克的含量都没有!
找到黄金的踪迹让所有人很兴奋,阿胜立刻根据这里的环境定下了五个采样点,接下来两天就是不断的调整位置然后不断收放螺壳,为了取样准确,一个探点要至少获取三个螺壳的矿料才能有足够的参考价值,五个探点那就至少需要十五螺的样本,更不用说,还需要在出样品金最多的地方再追加几螺来确定。
两天折腾差不多二十螺的样品让矿工们忙得够呛,但结果……却是不尽人意。
下面确实有黄金,但黄金品度并不高,而且在经过后续的探矿,发现这里的黄金基本上是属于岩金,而且从岩金的成分来分析,基本上还是火山岩夹带形成的岩金。
在雷洪汕的房间中,桌面上摊放着下面山顶的详细地图,五个不同的探点各自摆放着相对于的几个自封袋,厚实的塑料袋里密封着的正是每一个地方取样出来的黄金颗粒。
“要不,打两杆子下去看看情况?顺便试试爬虫的钻探能力?”
阿胜指着出金最多,也是自封袋最多的那个探点位置提出新建议。
爬虫除了可以收集海床表面的样品与黄金外,它还有一个特别的功能,就是探矿时常见的钻井能力。
但这个功能有些麻烦,需要两台爬虫一起下到海里进行作业,而且要在船上就改变爬虫的连接姿态,也就是像变形金刚里的组合体一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