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举报者背后那沉默的影子军团,是藏在匿名ID后面的神秘啦啦队。你们如同啮齿类观察家一般,敏锐地捕捉着举报按钮被按下的瞬间,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虽然这速度对现实世界毫无影响),将你们那代表“认同”或“看见了”或“纯粹手滑”的赞,精准投递。这操作流程之熟练,动作之丝滑,简直让人怀疑你们是否经历过某种神秘的、专门针对举报点赞行为的肌肉记忆训练,或者干脆就是举报按钮旁边那个小小的“赞”图标对你们施展了无法抗拒的引力魔法。你们的存在,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存在即合理”——哪怕这种合理,在绝大多数正常人眼中,其合理性就像是用筷子喝汤一样别扭又多余。你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行为多样性”这个词汇最生动、最具体、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注解。
你们点赞的理由,必定如同万花筒般绚烂多彩。也许,你们是那位举报者失散多年的、素未谋面的、心灵相通的异父异母亲兄弟?隔着网线,你们感受到了举报按钮被按下时那指尖传来的、微弱到近乎不存在的灵魂震颤?也许,你们是行为艺术殿堂里虔诚的苦行僧侣,坚信每一次对举报行为的点赞,都是在为“人类迷惑行为大赏”这座宏伟殿堂添砖加瓦?也许,你们纯粹就是觉得那个小小的、象征着“已举报”的提示符号,长得特别符合你们的审美情趣,圆润可爱,不点一下实在是对不起它那天生丽质?又或者,你们的手指头在那个区域形成了永久的肌肉记忆,形成了顽固的条件反射,看到任何被举报的痕迹,就像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一样,不假思索地分泌出“点赞”的冲动?这些理由,每一个单独拎出来,都足以撑起一篇荒诞派戏剧的骨架,而当它们汇聚在你们身上时,简直就像一场荒诞的狂欢节游行。你们就是这场游行中,最沉默也最执着的前行者。
你们的行为,堪称网络空间里一道独特而诡异的风景线。你们如同幽灵般出没,不留下任何实质性的评论,不参与任何有营养的讨论,却精准地在举报行为发生的现场,投下那枚轻飘飘的、却足以彰显你们存在的“赞”。这枚赞,轻如鸿毛,却又重若千钧——它重在对作者心情那微妙而持续的打击力上。你们就像一群最专业的氛围组,只不过营造的不是欢乐,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滑稽与微酸的阴郁感。你们是网络生态链里最奇特的一环,既不是生产者(创造内容),也不是消费者(正常阅读交流),更算不上分解者(建设性批评)。你们是什么?你们是“点赞分解者”?专门分解那些指向举报的“怨念”能量?这角色定位之新颖,功能之独特,足以让最资深的社会学家也挠秃了头,最终在研究报告上写下:行为模式不明,存在意义成谜,建议持续观察(同时备好生发液)。
你们点赞的意义,就像试图在撒哈拉沙漠中心寻找一片特定形状的雪花一样渺茫。你们以为这神圣的一赞,是给举报者注入勇气的强心针?是照亮他们举报之路的指路明灯?是温暖他们孤独举报之心的精神小火炉?省省吧朋友。举报者点下那个按钮时,需要的从来不是你们这点赞的认可。他们要么是出于真心实意的(哪怕可能是误会的)不满,要么就是带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纯粹的恶意)。你们的赞,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举报成功后屏幕上跳出的、一个连背景噪音都算不上的、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小小动画效果。它不会增加举报成功的几率哪怕0.0001%,也不会让举报者获得额外的精神满足感(除非他恰好是个极度渴望被关注的可怜人)。你们这赞,点得如此投入,如此忘我,却完全点在了空气里,点在了虚无中,点在了自我感动的幻梦里。这效率,这性价比,简直比用金锄头刨地还要令人肃然起敬——毕竟金锄头还能刨出土,你们这赞,连个响儿都听不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你们的点赞行为,在宏观层面,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熵增的帮凶”。什么是熵增?通俗点说,就是宇宙万物自发地从有序走向混乱的趋势。你们每一次毫无意义、徒增系统混乱的点赞,都是在给互联网这个本就信息过载、噪音喧天的复杂系统,再添上一笔毫无建设性、纯粹消耗能量的冗余操作。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