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妖柳相 > 第374章 读书为何

第374章 读书为何(2/2)

死了,不好看。”

    “说得对,也不对。”

    张夫子用那根从不离身的竹杖,在雪地上画了一个大圈,又在大圈里,点了一个小小的点。

    “那天王山,是天地。你站在山巅,俯瞰的是山川龙脉,是江河走向,是王朝气运。你看到的,是‘理’,是‘势’。那是天地的道理,宏大,壮阔,但也冰冷,离你很远,就像你看这本书,字都认得,可里面的意思,却隔着一层纸,摸不着,够不到。”

    老者的竹杖,重重地点在了那个小点上。

    “而这雁门关,是人间。你站在这里,看到的是一个妇人为了活命,可以不顾一切。看到的是一对夫妻在绝境中,仍然愿意分出一碗粥的善意。看到的是一个将军,为了身后的万家灯火,宁愿舍弃自己的性命。”

    “你看到的,是‘情’,是‘心’。这些东西,很小,小到只是一碗粥,一句话,一个眼神。但这些东西,滚烫,真实,能烙进你的骨头里。”

    “一个是大而无形,一个是小而有质。”

    “小子,你再想想,有什么不一样?”

    妟回呆呆地看着雪地上的那个圈和那个点。

    大而无形。

    小而有质。

    这两句话,像两道闪电,在他混沌的脑海里炸开。

    天王山上的景象,虽然震撼,但回想起来,却像是一幅挂在墙上的画,再怎么壮美,也只是画。

    可雁门关的一切,却不是画。

    那碗粥的温度,仿佛还留在唇齿间。

    被灾民推倒时,撞在石头上的疼痛,此刻后背还在隐隐作痛。

    翠儿姐脸上混杂着痛苦与期盼的神情,魏将军拔剑时眼中的决绝,都像是用刀子,一笔一笔刻在了脑子里。

    “天王山……是夫子指给我看的。”

    孩童的声音,有了一丝明悟。

    “雁门关的粥……是我自己喝下去的。”

    “哈哈哈!”

    张夫子突然笑了起来,笑声中带着一股子说不出的快慰。

    “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

    老者用竹杖敲了敲妟回的脑袋,力道不重。

    “书本上的道理,就是那天王山。圣贤们把天地的‘理’写在书上,让你去看,让你去懂。可你看得再多,背得再熟,那也是别人的东西,不是你的。”

    “只有你亲自用脚去丈量这片土地,用嘴去尝遍这世间的苦辣酸甜,用心去感受这人间的悲欢离合,那些书本上的道理,才会从纸上活过来,变成你自己的血肉。”

    “这,就叫‘读书’。”

    “这,才叫‘明理’。”

    妟回怔怔地站在原地,嘴里反复咀嚼着“读书”和“明理”这两个词。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读书。

    他好像懂了,又好像没完全懂。

    但心口那团乱麻,似乎被解开了一个小小的线头。

    就在此时,一个更大的疑惑,从那解开的线头里冒了出来。

    “夫子!”

    孩童的眼睛亮了起来,带着一种发现新大陆的兴奋和神秘。

    “还有一件事,我没想明白。”

    “说。”

    “那天,在城里,翠儿姐快生的时候,我……我不知怎么的,就念出了书里的一句话。”妟回的声音压得极低,神神秘秘地凑近了些。

    “‘米粒之光,亦可有皓月之辉’。”

    “我刚念完,就有一个声音,很温和的声音,直接在我脑子里响了起来。”

    张夫子那总是半眯着的眼睛,猛地睁开,精光一闪而逝。

    “哦?那声音与你说了什么?”

    “他说……”妟回努力地模仿着那道声音的语气,一字一句地复述道,“‘好好读书,莫要辜负了这一生’。”

    说完,尚书之子满脸期待地望着自己的老师,等着一个答案。

    那个声音是谁?是书里的神仙吗?

    哪知道,张夫子听完这句话,整个人先是愣住了。

    紧接着,一股难以抑制的狂喜,从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爆发开来。

    “哈哈……哈哈哈哈!好!好一个‘莫要辜负了这一生’!好啊!”

    老者仰天长笑,笑得前俯后仰,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那笑声,在空旷死寂的雪原之上,传出了很远很远,震得远处的枯枝上的积雪,都簌簌地往下掉。

    妟回被这突如其来的大笑,搞得一头雾水,只能呆呆地看着。

    笑了许久,张夫子才缓缓停歇下来,用袖子擦了擦眼角的泪花。

    可老者并没有解释那个声音的来由,一个字都没有。

    只是伸出那只干枯得如同老树皮的手掌,在妟回的头顶上,使劲地、欣慰地揉了又揉。

    “走吧,小子。”

    “路,还长着呢。”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