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妖柳相 > 第367章 边陲

第367章 边陲(1/2)

    夫子御风带着妟回远游数日。

    然后.....妟回又在官道上走了好几日。

    拐上了一条鲜有人迹的羊肠小路。

    路越走越窄,地也越走越荒。

    妟回脚上那双在京城时巧匠新做的云纹小靴,早就被磨得失了光泽,鞋面上糊着一层厚厚的黄土,每走一步都觉得脚底板疼。

    这孩子从小在京城长大,每日里不是在自家园子里斗蛐蛐,就是跟一群小厮去听雨楼里听最新的评书。

    见惯了亭台楼阁,雕梁画栋,何曾见过这般景象。

    风里都带着一股子刮骨的寒意,吹在脸上,生疼。

    放眼望去,再没有连绵的青山,也没有茵茵的绿草,只有一望无际的、枯黄的荒原。

    天和地仿佛都是一个颜色,灰蒙蒙的,压得人喘不过气。

    远处那条横亘在天地间的、如同巨兽脊背般的城墙,便是此行的终点。

    “夫子,咱们这是要去哪儿啊?”孩子终于忍不住,小跑几步,扯了扯前面老人那宽大的袖袍。

    张夫子脚步不停,头也不回。

    “雁门。”

    “雁门?”妟回在脑子里搜刮着夫子教过的地理,“是那个‘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雁门关?”

    “还算没把书读进狗肚子里。”张夫子总算开了金口,声音干巴巴的,听不出喜怒。

    “我们来这里做什么?这里什么好玩的都没有。”妟回嘟囔着,心里想念起自己的小院,想念厨娘做的桂花糕,甚至想念那几只养得膘肥体壮的蛐蛐将军。

    “来走路。”

    “走路?”妟回不解,“我们不是一直在走路吗?”

    “以前那不叫走路。”张夫子终于停下,回过头,浑浊的眼珠看着眼前这小娃娃,“那叫溜达。”

    又是两日,两人终于走到了那座雄关之下。

    高大的城门敞开着,几个穿着破旧甲胄的兵卒,有气无力地倚着墙根晒太阳,手里的长戟斜搭在肩上,戟刃上都起了锈。

    一股说不出的味道在空气里弥漫,是尘土味,是牲畜的粪便味,还夹杂着一种腐朽的、让人心慌的气息。

    正当此时,关外涌进来一大群人。

    这群人与其说是人,却更像是一群从地底下钻出来的孤魂野鬼。

    衣不蔽体,身上裹着些破烂的布条,根本算不上衣服。

    脸上糊着黑灰,头发乱得如同鸟窝,每一个人都瘦得脱了相,眼窝深陷,只有一双眼睛,透着惊恐与死寂。

    “鞑子来了!鞑子杀过来了!”

    一个老汉摔倒在地,也顾不得爬起来,只是手脚并用地往前爬,嘴里反复念叨着,声音嘶哑,像是破了的风箱。

    妟回哪里见过这般惨状,小脸煞白,下意识地抓紧了张夫子的衣角。

    视线里,一个妇人抱着个同样瘦小的孩子,那孩子已经没了哭声,只是睁着一双大眼睛,呆呆地看着天。

    妇人嘴唇干裂,上面全是血口子,踉跄着,每一步都像是要耗尽全身的力气,几乎就要倒下。

    一种从未有过的酸楚,猛地冲上了妟回的心头。

    转头看了一眼身旁的张夫子,老人依旧是那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浑浊的眼珠里,不起半点波澜,仿佛眼前这些挣扎求生的人,与路边的石子没什么分别。

    孩子咬了咬牙,松开了手。

    脑海里想起了书院里先生教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一种念头油然而生:该做点什么。

    跑到妇人面前,从身后那个绣着祥云图案的小包裹里,掏出了一块用油纸包着的、尚有余温的麦饼。

    这是最后的口粮。

    “给你。”声音不大,带着点孩子气的认真。

    妇人愣住了,不敢置信地看着那块饼,又看了看眼前的孩子。

    那双死寂的眼睛里,似乎有了一点点光。

    那妇人颤抖着手,接了过来,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嘴里含糊不清地道着谢,就要跪下。

    妟回连忙扶住那妇人,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原来帮助别人,是这样的感觉。

    这份暖意还未在心头捂热,周围那些原本麻木的眼睛,在看到食物的瞬间,骤然亮起,射出饿狼一般的光。

    “吃的!”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那声音尖利得刺耳。

    下一刻,周围的灾民疯了一般,朝着妟回蜂拥而上。

    一只只干枯得如同鸡爪的手伸了过来,抓扯着,推搡着。

    妟回只觉得一股巨大的力量将自己推倒在地,怀里那个精致的包裹被瞬间撕扯开。

    里面的几块干粮,一小包娘亲手做的糖渍果脯,甚至连那个宝贝得不得了、上面刻着小名的装水小葫芦,都在眨眼间被抢夺一空。

    连包裹的布料,都被几个人撕成了碎片,仿佛那上面也沾着食物的香气。

    混乱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