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妖柳相 > 第320章 问理

第320章 问理(1/2)

    小镇的神道秩序,在柳相言出法随间悄然落定。一位痴情的河神,一位老成的城隍,外加一个唯恐天下不乱的“民心之主”,构成了这方水土全新的无形脉络。

    安排妥当一切,墨裳柳相站在野狐河畔,长久地凝视着远处万家灯火的方向。

    钱梨坐在他肩头,晃悠着小腿,小声嘀咕:“大白蛇,你把活儿都分给他们了,以后是不是就能天天陪我玩,不用管这些麻烦事了?”

    柳相笑了笑,没回答,收回目光,声音平淡:“玩耍之前,还有些道理要去问一问。”

    他此行,既是为解构《大梦千秋》寻觅他山之石,亦是在为自己铺就一条更为稳固的道途。

    南华古仙已死,作为他借宿身的姚清自然会得到一笔天大馈赠,当然,不是修为,不是天赋,更不是什么术法神通,而是玄之又玄的道法感悟。

    耀台现在的处境还不一样,哪怕在柳相有意的感知中,耀台的情况与姚清之前状态还很不一样。

    不过他们一道一佛,若说这世间有谁比他们更了解自身所代表的法,可能也就只有道祖佛陀了。故而答案找他们问理最为适合。

    话音未落,他与钱梨的身影便已在河畔淡去,再出现时,已至镇北那座香火不算鼎盛,却别有一番清净意味的柴火观前。

    从道童到少年,又从少年长成青年模样的姚清正在庭院中扫着落叶,动作不急不缓,头顶那株老桂高过道观,桂花常年开,如后山桃花,美不胜收。

    见到柳相悄然现身,他并未显露丝毫惊讶,只是停下动作,微微颔首:“先生来了。”

    “来问个理。”

    柳相开门见山。

    二人于观中石桌旁对坐,没有茶水,只有一壶山泉。

    “道家有那斩三尸之法,何为斩?何为法?”

    姚清深邃的目光落在柳相身上,沉默片刻:“斩善尸,斩恶尸,斩执我尸。善恶执念,皆是束缚。斩去之后,杂念自消,可见本来,近乎于道。此法,是为减法,是斩断一切与大道的无益纠葛。”

    柳相指尖轻叩石桌,又问:“斩去之后,我又为何物?若真斩去,是否便无情无欲,不复为人?我此身已有人性,若斩去,岂非重归蛮妖本相?”

    姚清闻言,竟也笑了,摇头道:“先生依旧是先生,只是不再为‘先生’二字所困。斩三尸非断绝七情六欲,而是斩去其对心神的执着与束缚。清风拂过山岗,山岗仍在,只是不再为风所扰。蛮妖本相,亦是大道一途,斩去人性执念,并非否定人性,而是超越人性,见得更广阔的天地。”

    柳相目光微动:“超越人性……可我此身下山,正是为体悟人间百态,为人性所困。若斩去,又如何去护那气运之子,如何去尝那人间滋味?这减法,似与我初衷相悖。”

    姚清点头:“大道三千,殊途同归。先生所行,亦是修行。只是姚清所知,此法乃是‘放下’,而非‘拿起’。先生若要拿起,自然另有他法。””

    柳相闭上双眼,以姚清所阐述的道法为引,开始推衍自身《大梦千秋》中的分魂之术。他试图效仿那“斩”字诀,从自身神魂中剥离一道纯粹无念的分身。

    一缕淡薄如烟的黑影自他身侧浮现,却极不稳定,如风中残烛般摇曳,仅仅维持了数息,便在一阵无声的涟漪中溃散开来,重新归于虚无。

    柳相睁开眼,轻轻摇头。

    成了,也没成。

    他确实“斩”出了一道分魂,却因其缺少与本体的根基维系,如无根之萍,顷刻消散。

    “道家的减法,于我而言是歧路。”

    柳相心中了然,“我的道,是分化,是增衍,而非斩断。”

    起身对姚清略一拱手,未多言语,便转身离去。

    姚清看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最终只是摇了摇头,继续扫起那满地落叶。

    辞别柴火观,柳相的身影又出现在镇东的陆水寺。与柴火观的清贫简朴不同,这里梵音缭绕,更显庄严肃穆。

    耀台正于大殿前敲打着木鱼,见到柳相,诵经声稍歇,双手合十:“施主别来无恙。”

    “特来询问佛法。”

    柳相同样直奔主题,“何为‘观世法’?”

    耀台微笑道:“观世间万法,如梦幻泡影;观众生百态,皆苦厄沉沦。由观而生悲悯,由悲悯而生智慧,于轮回幻象中,见证不生不灭之真我。此法,是为新生。”

    “观苦厄,若不渡,岂非徒增烦恼?”柳相追问。

    耀台宝相庄严:“施主见的非苦,是相。渡的非人,是心。见相非相,即见真我。”

    柳相继续问道:“观世法,新生。这‘新生’,是境上新生,还是心境新生?于我《大梦千秋》而言,如何能借此法,使那梦中世界更为真实,而非虚妄?”

    耀台垂眸:“施主所求,皆在‘观’字。心之所观,即是世界。万法皆空,因缘和合。梦中世界,亦是心念所生。若能以悲悯观照众生百态,以智慧洞察世事变迁,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