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都重生了,我当然选富婆啦! > 第262章 太丢脸了(6k求订阅~)

第262章 太丢脸了(6k求订阅~)(1/4)

    梁伯嵩先生一听吕尧说出的话就愣住了。

    怎么还要他死掉啊?

    搞半天说这么多他还是活不成?还有天理吗?还有王法吗?

    吕尧光是看梁伯嵩的表情就知道他没明白自己的意思,不过也不能怪人家,术业有专攻,梁伯嵩先生才华绝艳,在半导体研究领域更是泰斗级别的存在。

    他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工艺甚至是跨时代领先级的解决方案。

    可惜不管是积电还是三星,都对他的这套方案不够重视,积电当初甚至想把他从一线研发调离,去搞封装和成熟制程,将研究成果尽快的变现。

    但这不是梁伯嵩先生想要的。

    他想要领先所有人把最先进的制程工艺搞出来,他要带着他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方案走进史册。

    而这种纯粹的人,几乎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半导体研究,在其他方面自然就会有所欠缺。

    正如北大的韦神,他在数学上的造诣之高已经是普通人无法理解的程度了,虽然在专业圈子里他的名气很大,可韦神在日常生活里,光是能跟人自在自如的交流,都稍微有些困难。

    吕尧耐心解释道:“您误会了,我的计划是让「梁伯嵩」这个身份,死在大众的视野中,然后将您隐姓埋名的护送到国内,然后专心致志的进行半导体技术的研究。”

    “不管是经费,设备,又或者是其他所有的需求,我们这边都会尽可能的满足您,您可以随心所欲的研究您想攻克的课题。我们这边不会对您进行任何研究项目上的要求。”

    梁伯嵩沉默了。

    他明白吕尧的意思了。

    虽然他出身于宝岛,求学于光之国,并在光之国有过很长时间的工作经历,但他骨子里对东大那片土地有着很深沉的眷恋。

    如果条件允许,即便是东大那边给的年薪很低,但只要有技术力量,有设备资金的支撑,他都愿意去往东大,为东大,为自己的同胞做些什么。

    可隐姓埋名……

    这对非常看重名誉的梁伯嵩来说,有点难以抉择。

    他迄今为止较了那么多的劲,做了那么多的挣扎,在外奔波流浪那么久,为的不就是在历史中留下一席之地吗?

    吕尧当然也清楚梁伯嵩先生的所想。

    在他留学未来时,当国内芯片生产被卡住脖子时,是梁伯嵩先生拿着只有原本三分之一的年薪,顶着极大的压力帮助中芯国际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不仅跳过三代技术壁垒直接把中芯国际的芯片制程工艺从24nm擢升到14nm,更是在没有EUV光刻机的条件下,利用多重曝光N+1技术,把国产芯片性能提升至7nm级别。

    这其中的技术突破,就是给梁伯嵩先生每年一亿美金的年薪都不为过。

    可在吕尧留学的未来中,梁伯嵩先生的年薪是多少?

    税后20万美元的年薪。

    就这么点钱还被梁伯嵩先生全部捐了。

    即便梁伯嵩手中有中芯国际给的股票认购权,可认购权能够购买的那点股票,跟梁伯嵩先生带来的技术突破相比,也是不值一提的。

    一个不求利的人,一个追求技术突破的人,他求什么吕尧很清楚。

    所以吕尧继续说道:“当然,我们不会要求您一辈子隐姓埋名的,最多五年,您就可以用自己原本的名字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而且我敢跟您保证,五年后,您的名字一定可以在史书中留下浓墨的重笔,您的名字极有可能出现在教科书中,甚至是东大高考的阅读理解中,乃至出现在高考的作文题中。”

    梁伯嵩先生不由得挑眉。

    东大人一生的最高追求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非常简单。

    对大部分的普通人来说,一句“列祖列宗在上”就能让得罪过他的人心惊胆战,一句“孩儿不孝”直接开启生死局,而族谱单开一页,祠堂立塑添香,足够让一个人忘却生死。

    而吕尧承诺的,就是梁伯嵩追求的最高目标。

    “五年而已……”

    做做研究很快也就过去了。

    做科研的人时间是过的很快的。

    他从积电跳槽到三星也快七年了,这快七年的时间里,他虽然帮助三星提前半年完成了14nm制程工艺的突破,可三星的反复行为,以及现在三星的状况,已经不足以支撑他向更高端的技术发起冲击了。

    如果眼前这个年轻人真的可以做到的话……

    梁伯嵩先生沉着脸说道:“但这一切口说无凭。”

    吕尧听到这话,一直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不少,他朝林永珍伸了伸手,林永珍当即把吕尧准备的相关材料全都拿出来。

    这些资料里有吕尧和荣念晴那边为梁伯嵩先生准备的资金储备,也有他们收购了微光国际的合同,还有国内半导体产业研究团队的招募计划,以及给梁伯嵩以及他身边研究团的详细安置计划。

    吕尧指着其中的详细安置计划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