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文豪1983 > 第65章 我就是写出《2666》的作家

第65章 我就是写出《2666》的作家(3/3)


    然而,联合果品公司自己都不再强调自己清白无辜。他们在洪都拉斯制造屠杀,他们在哥伦比亚制造屠杀,他们血债累累,根本不差这一桩丑闻。

    就算是认了又如何?

    马尔克斯旧调重弹:“我终其一生都会追查真相,从我出生那一年开始,我就把这一件事情,当做我终生活着的目的。”

    此时,马尔克斯又化作了“阿尔卡蒂奥”上校,他始终在向每一个人证明,“马孔多小镇”是真实的。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推销余切的,或是他为真相难以找到而沮丧,马尔克斯甚至说出了这样的话:

    “也许一切的真相就在上。”

    在这里,大部分人都理解为,波哥大的餐馆屠杀真相在《2666》上,他们并不知道时间将赋予其新的含义。

    随后,有记者认出来余切是那个谈到“核子文学”的东亚作家。他立刻被追问了很多有关于核废土,核末日文学,赛博朋克等等元素的东西。

    余切谈论起这些时头头是道,让人感觉他仿佛是个普林斯顿毕业的物理学博士,兼修文学,然后是个会在自家后院建造地下防空洞的疯子。

    食物配给,水泥墙对核辐射的削弱,制作简易防辐射面具,寻找干净的饮用水源……余切跟真的打过核战的老兵一样,化身为核时代生存专家。

    一个来自《世界日报》的记者崇拜道:“老实说,美国也存在这些概念,但都不如你说的具体和庞大,你恐怕已经思考了很多年,余先生怎么想出来的?”

    “这个设定,如此宏大又真实,仿佛真实发生过一样。”记者非常激动,他的话让其他人也忍不住点头。

    余切认出来,这个记者就是之前参加过两岸作家访谈的记者,那个当场改姓“华”的混血儿。

    这有何难?

    要写出这种,首先得解释你为啥会有这种灵感。

    余切讲了一个故事:“六十年代,全世界各地都笼罩在核战的阴云当中,美国将核弹运往德国的边境,英国试图研发下一代核潜艇,用于发射最新的潜射导弹,美国更不用说,在内华达州的沙漠,有无数固定发射基地井,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疯狂修建当中,为了防止苏联轰炸机的突进,在加拿大构建了庞大的雷达网……这当然是一件疯狂的事情,但只有有数的国家才会做出这种预防。”

    所有人静静听着,这种气氛很奇怪,一方面他们感到惶恐,一方面有种诡异的骄傲和自豪感——因为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有魄力参与到这种事情上来。

    “此时,在你们不知道的地方,有很多人迁移到了我家附近,有多少人呢?我也不知道,大概有数百万人?这是我在国外报纸看到的数据。”

    “我们把这称之为三线建设,我知道,你们自然不会了解,但这是我那个小地方——一条江的门户县城,所经历过的少数轰轰烈烈的大事。很多人的命运就此改变。这成为我最开始的灵感来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