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文豪1983 > 第48章 有问题,找马尔克斯

第48章 有问题,找马尔克斯(2/3)

办法被学术邀请去美国,但不能是这个爱荷华大学,不能是聂华令那个交流计划。我看过聂华令的文章,发现她是个无政府主义者,专门喊那些有抵触情绪的人来发泄怨气……另外,这个场合也应当正规一点,你的意思是交流的时间和地点由别人来决定,万一不是交流,是给你使绊呢?”

    “或者,聂华令专门招了几个使绊的呢?这么搞变数太多,牵扯到的人太多。”

    还有至关重要的:流沙河本人是一个有点“愚”的滥好人。人家说什么他信什么,万一被忽悠着写一些什么就麻烦了。

    王濛给说懵逼了,他觉得余切的理由有点勉强,就像是非常敌视别人一样。但余切在大事上从没犯过错,他暂时把这事儿记在心里面,后面找了人来问。这一问让他挺吃惊:聂华令是个从大陆逃去宝岛的二代,然而,她搞的这个组织,居然连宝岛那边也并不待见它。

    卧槽,你特么的到底是什么成分?

    苏联有一批怀念苏俄的作家被聂华令请去写文章——自然不会是什么好话。拉丁美洲也有作家被叫去,也写了抨击当局的……该交流计划似乎在专门煽风点火,却唯独没有组织过任何反对漂亮国的作家,原因很简单,这个交流计划的钱是学校和基金会出的。

    她不能得罪自己的金主。

    王濛当即怕了:几个人自己去镀镀金倒没什么,在这个节骨眼万一把事情办坏了,他就成民族罪人了。

    王濛又来找余切:“你说你能被美国人邀请,我是相信的,但我们至少有一批人要过去,你怎么弄呢?”

    “有问题,找马尔克斯。”余切说。

    “马尔克斯人家是诺奖大文豪,平日里深居简出,为了屠杀案呕心沥血追查半辈子……他能被你几句话使唤?”

    余切忍不住大笑:“你把这些人太神话了,你等着看吧。”

    现在的情况写信自然来不及了,余切打了个跨洋电话,通过马尔克斯的弟弟联系到了这位诺奖文豪,声称自己是芥川奖的获得者,最近打算去美国公费旅游一圈,带几个亲戚,希望他能提供帮助。

    余切还说,他自己也有一些新稿子想去美国出版,但找不到门路。他的出版商在日本确实呼风唤雨,但在欧美并没有能力。他的故事很好,如果不是一个有实力的出版商,会十分可惜。

    一般来说,在欧美,如果余切这本书的确可以得到大卖,马尔克斯也有津贴可拿。

    余切是一个芥川奖级别的作家,此时一些日本作家的作品在欧美已经很畅销。他如果真写出什么东西来,卖钱是很有可能的。

    马尔克斯爽快答应。“你希望如何帮助?由我们哥伦比亚的外交部来提出邀请,还是一个顶级大学来提出邀请?或者是其他……”

    “为什么不能都有?”

    “你真是个贪心的人,余切。但是,谁让你是我的朋友,我想我会帮你这个忙的!”

    “期待和你的会面。”

    “我也是。”

    挂断电话,不到三天,哥伦比亚的外交部亲自发函:邀请亚洲著名作家余先生去当地访问。

    在地图上,哥伦比亚是个极小的国家,80年代初才和中国建交,这一届政府是个偏左翼的政府。一些屠杀案的真相,就是在这一届政府上面被发掘和承认的。

    他们在华的外交联络人是个翻译家和作家(拉美外交官经典人才渠道),原先在美国读的英美文学,名叫戈麦斯。

    戈麦斯此人是皇亲国戚,家里分了个咖啡厂,妥妥滴资本家,却到处宣传左翼文化,当年为两国建交立下汗马功劳。那年这边出动一批人访问哥伦比亚,本没想过能迅速成事儿,没想到这个戈麦斯,先是把所有人请去国家大剧院做演讲,打动民众,然后又一个一个领着拜码头,从议会、法院到副统领再到大统领……一套流程下来,外交关系直接签订了。

    这种人竟然也来邀请余作家?

    这不比那个劳什子“国际协作交流计划”强多了?

    王濛百思不得其解,在办公室里面走来走去:为啥余切人人都爱?他和戈麦斯有个什么关系?

    随后,一个西班牙的出版商找美国波士顿大学、杜克大学发了个交流函,请“一批中国文化名人到美国交流”。

    波士顿大学是全美最好的学校之一,和爱荷华大学完全不在一个档次。杜克大学名气没那么大,但文学系的成就很高,他们的篮球也搞得很好。到这里,事情就完全成了——找了个中立的第三方来邀请,然后在美国的顶级大学访问,方方面面都超越了聂华令弄的文学交流。

    王濛继续感到不解,他不嫉妒,但他简直要发狂了:为啥余切一说要搞个什么,全地球像是围着他来转一样,大家都来帮他?这是为什么?

    但事情是真的,没有假。余切再写一封回信,向对岸的余光钟等人说明情况:如果这一趟交流真的能发生的话,美国那么大,我们在哪里都是可以交流的。

    余光钟一周后收到信也懵逼了:兄弟你玩这么直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