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越1900年:主宰东北 > 第399章 莫斯科的寒冬:上帝站在哪一边?

第399章 莫斯科的寒冬:上帝站在哪一边?(1/2)

    1940年12月初,莫斯城郊外。

    曾经气势如虹的灰色浪潮,此刻仿佛被西伯利亚吹来的凛冽寒风彻底冻结。

    目之所及,不再是夏日葱郁的原野,而是一片死寂的银白世界。

    积雪深及膝盖,气温骤降至零下三十度,甚至四十度。

    特勒西站在距离莫斯城仅三十公里的一个前沿观察所里,举着望远镜的手因为寒冷和内心的焦躁而微微颤抖。

    透过布满冰霜的镜片,他依稀能看到莫斯科城内那些工厂烟囱的轮廓,那座他发誓要在胜利广场阅兵的城市,此刻却如同海市蜃楼般遥不可及。

    “为什么……为什么还没有垮掉?”

    他放下望远镜,声音嘶哑,像是在质问身边的将领,又像是在质问自己。

    他的脑海中回放着几个月来的所向披靡:明斯克合围、斯摩棱斯克鏖战、基辅获得的“战利品”……

    苏什维利军的防线在他的装甲铁蹄下一触即溃,成建制的部队被消灭,俘虏的数量多到需要老师帮忙“消化”。

    每一次合围的胜利,都让他和他的统帅部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却也无形中消耗了最宝贵的进攻时间。

    为了包围、为了俘虏,他们浪费了至关重要的几个星期。

    当中央集团军群终于清理完一个个“包围圈”,重新集结兵力指向莫斯城时,俄罗斯的秋天已经变成了泥泞的地狱,而后,是远比泥泞更可怕的严冬。

    “元首。”

    一个冻得脸色发青的将军艰难地汇报。

    “我们的士兵……很多人还穿着夏秋的单薄军服。

    柴油在低温下凝结,我们的坦克和车辆无法启动,除了59式坦克有自动预热功能,我们的三号,四号坦克需要通过柴火加热油箱才能勉强启动。

    枪栓被冻住,需要用火烤才能拉开。

    伤病员数量激增,冻伤的人数已经超过了战斗减员……”

    特勒西沉默地听着,这些报告他早已知道,但每一次听到,都像一把冰锥刺进心脏。

    他记得老师的忠告,关于东方的土地,关于严冬。

    他当时不以为意,认为德士兰军人的意志和先进的装备足以克服一切。

    现在,现实给了他最无情的耳光。

    上帝似乎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他给了德士兰一场又一场战术上的辉煌胜利,却在战略的终点,设置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冰墙。

    在前线的散兵坑里, 汉斯·维尔纳,那位曾经驾驶“五九式”坦克所向披靡的王牌车长。

    此刻正和几名幸存的车组人员挤在一个半塌的农舍里,围着一个小小的、冒着黑烟的铁皮炉子瑟瑟发抖。

    他的“五九式”因为履带损坏,已经被遗弃在几公里外的雪地里,成了一堆昂贵的废铁。

    他们现在和普通步兵没什么区别,甚至更糟,因为他们没有配发足够的冬装。

    “该死的冬天……该死的苏什维利……”

    装填手一边徒劳地搓着几乎失去知觉的双手,一边咒骂着。

    他的脚上裹着破布,但冻疮已经让它们肿胀发黑。

    外面,呼啸的风声中夹杂着苏什维利军侦察部队冷枪的声响,以及更远处,苏什维利军新式T-34坦克集群引擎的轰鸣。

    它们似乎完全不受严寒的影响,履带碾过积雪,发出沉闷而充满威胁的声响。

    在莫斯城内和后方, 情况则截然不同。

    从靠近西伯利亚调来的、穿着厚实白色冬装、装备着适应严寒气候武器的苏什维利生力军,正源源不断地开赴前线。

    他们熟悉这片土地,懂得如何在这种天气下生存和战斗。

    契科夫和他的将领们,在经历了初期的惊慌和巨大损失后,已经稳住了阵脚,并敏锐地抓住了德士兰军强弩之末、后勤濒临崩溃的致命弱点。

    “上帝究竟站在哪一边?”

    特勒西望着窗外被冰雪覆盖的、如同幽灵般的德士兰军阵地,第一次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如此清晰的动摇和疑问。

    如果,如果当初听了老师的话,那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吗?

    如果他不那么盲目自信,不那么骄傲,而是对苏什维利引起高度重视,是不是就不会犯这种错误?

    而现在,他已经是骑虎难下!

    他想进攻,但部队已经失去了锐气,每一公里的推进都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后勤补给线在游击队的骚扰和恶劣天气下脆弱不堪。

    他想撤退,建立一条稳固的冬季防线,但这意味着承认失败,意味着“巴巴罗萨”计划的彻底破产,更可能引发苏什维利军排山倒海般的反扑,导致全线崩溃。

    他陷入了自开战以来最艰难的两难境地。

    胜利的果实仿佛就在眼前,却被一层坚冰包裹,触手冰凉。

    失败的阴影,则如同这无尽的寒冬,从四面八方笼罩过来。

    此刻,在莫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