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科举:古代农家子的宰辅之路 > 第616章 自缢之案

第616章 自缢之案(1/2)

    “长安县命案?是何等命案?”

    魏实停下手上的公务,起身盯着那官吏蹙眉问道。

    在大宣朝,刑部是主管刑罚的最高部门,全国的重大案件都要汇总到这里复核。不过刑部平时不经常直接审理案件。

    因为长安的县衙和雍州府府衙,已经能处理九成以上的案子,剩下的一成,要么是特别难办的棘手案件,要么是牵扯到身份显赫的人物,才会交给大理寺。如果大理寺也处理不了,才会交到刑部。

    但不常审案不代表不懂审案。

    作为掌管刑法的最高机构,如果高高在上脱离实际,那就不是在推行法治,而是给天下带来灾祸了。

    让一群没接触过现实案件的官员复核案件是否公正,显然有问题。

    所以刑部经常派官员去配合大理寺断案审案,让刑部官员积累实战经验,在实践中明白法理。

    此外,还会不定期进行多部门联合考核。

    这个制度虽然给刑部官员增加了很多任务,但没人厌恶或弹劾,因为这个建议当年是由现在的刑部司郎中宋颜良提出来的。这位老先生虽然年纪大了,却深受刑部上下爱戴。

    当然,平时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东家丢了狗、西家占了一寸地之类的,都被刑部司的掌固挡在外面。一旦有人进来通报,必定是重大案件或命案。

    就像现在,在长安县衙管辖的天子脚下,竟然发生了命案,这已经很严重了,如果是凶杀案,就更不得了了。

    “可是凶杀案?”

    戴昼眉头皱的更深,再次开口催问道。

    “不是,听禀报的来人说,似乎是长安县西城的富商报案,说是他家妻子自缢身亡。”

    那官员缓了缓,也不敢怠慢,便立马开口回道。

    “自缢?长安县衙和大理寺会处理不了一个自缢的案子?”

    戴实有些讶异,这案子听起来,似乎并不需要传到户部,虽说自缢影响不太好,但自杀者每年还是有一些的,并不太稀奇。

    “既然大理寺来人了,郝侍郎又让我们刑部司配合,于情于理都没有不去的理由。”

    “小戴啊,你亲自去一趟吧。”

    一道温和的声音在几人耳边响起,宋颜良背着手慢悠悠从里面走了出来,看着戴实笑着道。

    闻言,戴实和那通报的官员立马转身,恭敬拱手道:

    “下官明白。”

    “宋老大人!”

    宋颜良笑着点了点头:

    “快去吧,既是命案,还是早点结束的好。”

    “好。”

    戴实点了点头,转头和不远处的书吏嘱咐了几句,让他一会带人过去,自己就要匆匆离开。

    “等等。”

    这时,宋颜良却开口叫住戴实,等对方驻足转身,宋颜良才望着王平的方向,捋续笑呵呵的道:

    “法贵明实务,读案不如实践,遣官员协同大理寺勘案,既磨勘断狱能力,亦察民间实情,这次就让王平陪你去吧。”

    戴实一愣,这次宋大人能让王平跟他去断案,那就意味着王平的能力宋大人已经满意,虽说在这么短时间内能做到如此地步,王平的学习能力着实有些可怕。

    可一想到日后,王平能替他分担不少的公务,戴实脸上立马露出了笑容,连忙躬身道:

    “下官这就去唤王平。”

    “善!”

    宋颜良捋续而笑,微微颔首。

    片刻后.....

    刑部衙门门口,一辆在暗中被保护的极其严密马车缓缓停下,宣帝一身低调打扮从马车走出。

    看着不远处人影匆匆的刑部衙门口,喃喃道:

    “刑部这是有案子了?”

    很快,宣帝看到人群中几个熟悉的身影,眼前一亮,嘴角勾起一抹弧度,淡淡笑道:

    “这去刑部没几天,就能让宋老大人派他去参与断案,这小子倒是好本事。”

    “不过这刑部司出动这么多人,想来案子不小,咱们也跟过去瞧瞧。”

    说着宣帝便转身上了马车,身后思无量恭敬躬身,等宣帝进入马车以后,才蹙眉四周望了一眼,跳坐在车厢外驾起了马车。

    死者是城西一富商的发妻,听那富商说,昨日他去酒楼商谈生意,通宵宴请宾客,等今日一早天刚破晓归家时,发现夫人已在屋里大堂悬梁自缢。

    走在路上的时候,王平等人和宣帝也都各自了解到了简单的案件情况。

    等到了案发现场,那女人的尸体已被从白绫上解了下来,但先行而去的刑部差役也还有几分办案的素养,并没有再让闲杂人等进入房间。

    在院子里面,大理寺负责此事,并且将此事通传过来的大理寺丞,以及长安县的县尉以及一众捕快和胥吏也悉数都在。

    这小院门口,虽说被捕快隔开了,但发生了这么大的命案,围观好奇的百姓却不在少数,人群指指点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