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相信我,我挣得每一分钱都是清清白白的。”
陈正平和张琴感觉现在像是一场梦,但他们还是相信自己的儿子,毕竟他再混不吝也不可能做不该干的事。
“妈,快把项链和手镯戴起来。”
张琴看了一眼小标签上的克数,手镯五十克,项链也是二十多克,加起来都有七十多克了。
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
去年年初二,张琴的嫂子还跟他们炫耀她儿子买了一个二十多克的手镯给她,还说陈南成绩一般读书没多大用,将来也不一定能有份好工作,气得张琴饭都没吃,跟嫂子吵了一架回家了。
如今陈南给她买了金手镯和金项链,今年过年她也要在嫂子面前好好地炫一炫,看看到底是谁的孩子有出息?
陈南看着张琴对金子的爱不释手,就知道自己没有买错。去年年初二,他因为生病在诊所挂水,没去成外公家拜年,结果回来听老陈说了舅妈拿金镯子气张太后的事,那时候他就记在心里,以后一定要买个大手镯子给妈妈出气。
如今也算替妈妈争气了。
“妈,以后我挣钱了再给你买金条,拿来做传家宝。”
“够了,够了,这东西贵着呢,又不是大白菜,买那么多干什么?”
陈南真想告诉她,与未来的金价相比,现在金子的价格还真是大白菜,才九十八一克,等他回建邺了,一定要多买几根大金条,留着等涨到一千块的时候再出手,那可就赚麻了!
“妈,这事你得听我的,传家宝未来也是给我子孙的。”谁都别想挡我的发财路。
见陈南认真的样子,张琴知道他不只是说说而已,也不跟他争,点头说“好”。
农历腊月二十四,小年。
意味着要开始“忙年”了,家家户户开始扫尘,陈南家也不例外,大清早就听到张太后的催促,让他赶紧起来扫屋顶。家里就他个子最高,所以清扫天花板的任务就交给他了。
小时候这活是归老陈的,从他个子超过老陈后,就变成了他,子承父业。
说实话,现在天花板上别说蜘蛛网了,就是灰尘也难得看见,但张太后就是每年都要叫他扫,说是传统习俗不能废。
老陈在擦拭窗户和家具,张太后在收拾家里那些杂七杂八的物品,只是每年都在清理,每年也没见她扔什么东西出去,总觉得那些东西还有用处,舍不得扔,结果堆放了一年又一年,以至于后面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她压根就不懂什么叫割舍离。
但这是她的快乐,陈南不想剥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点乐子,总比成天盯着他强,比如现在,他就可以趁他们忙,出门溜达。
街上的人,比以往多了很多,因为很多在外地打工和上学的人回来了。
陈南坐在一个小吃摊的位子上,“老板,来份娃娃鱼和两串茶干。”
娃娃鱼是形似小鱼的面食,主要原料是淀粉类的食材,常见的有山芋粉、豌豆粉等。而茶干,也是他们这里的特色,虽然是豆腐干的一种,但是这个味道,出了连城就很难吃到了。
陈南喜欢在热乎乎的娃娃鱼里加点连城特有的辣椒酱,不是很辣,但酱香味浓郁。茶干质地坚实,耐嚼且有韧劲,带着淡淡的香料和老板刷的甜面酱,回味无穷,意犹未尽。
“老板,再来两串茶干。”好久没吃了,他太想念这一口了。
就在他大快朵颐的时候,手机的铃声打断了他进食速度。
是宁瑶。
“陈南,你在哪里?我跟张伟到你家,阿姨说你出去了。”
“街上吃东西。”
不一会儿,宁瑶和张伟就找过来了。两人又要了两份娃娃鱼和茶干,还加了一份炸鸡柳。
东西一上桌,张伟就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一边吃,还一边吐槽,“打扫了一早上,我都快饿死了,结果我妈就想煮碗面打发我。”
陈南用竹签扎了一块鸡柳塞嘴里,“有的吃就不错了,张太后直接让我起来干活,饭都不给吃。”
宁瑶给了他们一记白眼,“你们男人的话,真是没一句可信。”
要不是她来之前,看到张伟妈妈煮的肥肠面,和陈南家餐桌上的白米粥咸菜,她都要信他们所说的了。
分明是不想吃自家的饭,跑出来打牙祭的,还说家里没吃的,心里狠狠地鄙视他们。
张伟问:“等会我们去上网吧?”他不想再回去干活了。
陈南赞同,他也好几天没上网了,虽然把笔记本带回来了,但家里没联网,他没法看公司情况。当然他知道肯定是没什么大事,不然陆成鸣他们的电话早就打过来了。
这人就是不经念,刚想到他们,就接到了陆成鸣的电话,说是有个网站也出了小游戏,跟他们一样都是免费的。
正好陈南要去网吧,顺便看看是个什么网站。
他记得上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