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她自己也不例外。
事后,莺儿果然被宝钗训斥了一番。那婆子也被调离了原来的职位。宝钗处事公正的名声更盛,但平儿知道,这件事终究成了宝钗心里的一个疙瘩。
几日后,平儿去潇湘馆给黛玉送东西,回来时在沁芳桥边遇上了宝钗。
宝钗屏退左右,单独对平儿道:“那日多谢你提醒莺儿的事。我平日里太不管事,竟不知底下人有这些名堂。”
平儿忙道:“宝姑娘言重了。原是我多嘴了。”
宝钗看着平儿,忽然轻轻叹了口气:“我知你心里还怨我那日说的话。”
平儿垂首不语。
宝钗继续道:“我那日原是想宽慰你,话说得急了。凤姐姐待你如何,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只是...”她顿了顿,“在这深宅大院中,我们做女子的,本就处处艰难。若再不能互相体谅,就更难了。”
平儿抬起头,有些惊讶地看着宝钗。这是她第一次听到宝钗说这样近乎坦诚的话。
“宝姑娘说得是。”平儿轻声道,“我那日也不是存心要让莺儿难堪...”
“我明白,”宝钗微微一笑,“咱们都是身不由己。”
两人默默站了一会儿,宝钗方才离去。平儿望着她的背影,忽然觉得那端庄姿态下,或许也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
自那以后,平儿与宝钗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默契。表面上仍是主仆有别,私下里却多了一份理解。平儿不再计较那日的言语伤害,宝钗也对平儿多了几分真心实意的关照。
有一天,王熙凤忽然问平儿:“听说那日宝丫头为你说了好话,让琏二爷给我赔不是?”
平儿一愣:“奶奶何出此言?”
凤姐冷笑道:“那日琥珀来说的话,原是宝丫头先去求了老太太的。她倒会做人情!”
平儿怔住了。原来那天琥珀来安慰她,竟是宝钗先去求了贾母。那么后来宝钗对她说那番话,或许真是心急之下的失言,而非有意伤害。
想到自己当日为报复宝钗,故意在众人面前提起莺儿认干娘的事,平儿忽然觉得羞愧难当。
次日恰逢端阳,平儿特地绣了个精美的香囊,悄悄送给宝钗。
“这是我闲着无事绣的,宝姑娘若是不嫌弃,就挂在帐子里驱驱蚊虫。”平儿说得委婉。
宝钗接过香囊,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淡淡的笑意:“好精巧的手艺,难为你有心。”
两人相视一笑,前嫌尽释。
后来大观园风波不断,抄检、逐司棋、晴雯病死,一桩桩一件件,让人心寒。在这诸多变故中,平儿与宝钗却始终保持着一份难得的相互理解。
直到宝钗出嫁那日,平儿悄悄塞给她一个小包裹。
“这是我平日攒下的一些体己,宝姑娘...宝二奶奶此去,望自珍重。”平儿声音哽咽。
宝钗打开一看,里面除了些银两,还有一对精心绣制的鸳鸯枕套。
“平儿...”宝钗一时语塞,眼中泛起泪光。在这虚伪繁华的贾府中,能得此真心,实在难得。
“那日之事,我一直想跟你道歉...”宝钗低声道。
平儿摇摇头:“都过去了。宝二奶奶日后若是得闲,常回来看看。”
宝钗握了握平儿的手,一切尽在不言中。
花轿远去,平儿站在门口,望着那渐行渐远的仪仗,忽然明白了什么。在这深宅大院里,每个人都在算计与被算计间挣扎求生。但即使如此,人与人之间,终究还是能留下一丝真情的。
她转身回府,脸上的笑容坦然了许多。夹缝中求生存的日子还要继续,但心中的刺已然拔出,留下的是一份难得的相知与谅解。
风吹过,院中海棠又是一阵花雨。平儿伸手接住一片花瓣,轻轻握在掌心。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