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宝玉读罢,心痛如绞:“妹妹何出此不祥之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黛玉幽幽道:“我看这园子里,洁净的终究容不下。晴雯如此,我怕是也...”
话音未落,她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帕子上赫然沾着鲜血!
宝玉大惊,正要呼喊,却被黛玉制止:“别声张...我该回去了。宝玉,你记住:活着固然好,但有时死了反而干净。”
看着黛玉消失在月色中的背影,宝玉紧紧攥着那件红绫袄,终于下定了决心。
三日后,他趁看守不备,悄然离开了贾府。临走前,他在案上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红尘滚滚,终是虚妄。儿今离去,不求长生,但求心安。晴雯之冤,儿一日不敢忘;林妹妹之病,儿一刻不敢忘。若是强留儿在府中,只怕终有一日,儿会如晴雯一般,担了虚名,含恨而终...”
王夫人见到信后,当场昏厥。醒来后,她命人四处寻找宝玉,却始终杳无音信。
有人说在江南见过一个酷似宝玉的和尚,手中始终捧着一个紫檀匣子;也有人说在塞外遇过一个行脚僧,会对着一件旧红绫袄诵经。
而大观园中的芙蓉花依旧年年盛开,只是赏花的人再也寻不回当初的心境了。晴雯种在宝玉心中的那根刺,终于开出了血色的花,而这朵花,最终刺穿了整个贾府的虚伪与冷漠。
很多年后,有人在破败的贾府废墟中找到一个紫檀匣子,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一件旧红绫袄和两根长长的指甲。匣底刻着一行小字:
“黄土陇中,卿命薄否?红绡帐里,吾情深否?”
又过了数年,一个行脚僧路过一处荒村,村民们正围坐一起谈论着曾经的贾府。“听说那贾府当年何等辉煌,如今却落得这般田地。”“是啊,当年的公子小姐们,死的死,散的散。”行脚僧停下脚步,默默听着。突然,一个老妇指着他道:“瞧这和尚,莫不是当年贾府的宝玉?”众人皆投来好奇的目光。行脚僧微微一笑,并不言语。
待众人散去,他走进那荒村深处。在一处废弃的小院里,他看到了几株枯萎的芙蓉花。他蹲下身子,轻轻抚摸着花瓣,仿佛又看到了当年晴雯的模样。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了一阵若有若无的香气。他抬头望去,竟看到一个身着素衣的女子,眉眼间与黛玉有几分相似。女子对着他盈盈一拜,轻声道:“公子,别来无恙。”行脚僧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刚要开口,一阵烟雾袭来,待烟雾散去,女子已不见踪影。行脚僧站起身,望向远方,喃喃道:“这世间,终究是一场梦啊。”
说罢,他转身离去,身影渐渐消失在荒村的尽头。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