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一会朕亲自去城外邀请此人,若是有才能,朕必然重用!”徐靖也是心头一惊,好像听说过,但是记性不好,不是很熟,但是庞统推荐的人才,那能有错吗?
“这,何须陛下亲往?”庞统听到徐靖要亲自前往,也是非常震惊,这么看得起自己推荐的人才,那不就是看的起自己吗!但是庞统哪能让徐靖亲自去啊,急忙上前一步,躬身拱手道:“陛下乃九五之尊,万金之躯,城外乡野之地,道路崎岖且多有未知风险,怎可轻易涉足?霍峻虽有才干,终究是辞官隐居之人,臣只需持陛下手谕前往征召,他若识时务,自会即刻随臣入朝面圣。陛下亲往,一来过于折损天子威仪,二来恐让世人觉得陛下对一介隐士过于迁就,反倒让霍峻承受不起这份隆恩啊!”
徐靖闻言,却是摆了摆手,脸上露出几分不以为然的笑意,起身走到殿中,目光望向殿外远方,语气带着几分感慨:“士元此言差矣。昔日汉高祖刘邦为求韩信,曾筑坛拜将,不拘一格用人才,方才有后来的大汉天下。如今我民国初立,正是求贤若渴之时,霍峻能在荆州降魏之际坚守本心,拒不归附曹操,这份气节已然难得,更何况他还勇武过人、熟通兵法,如此人才,若朕不能亲自以示诚意,岂不是会寒了天下有识之士的心?”
说到此处,徐靖转头看向庞统,眼神坚定:“朕意已决,士元不必再劝。你且先派人去城外打探霍峻的居所,朕稍作准备,便与你一同前往。”
庞统见徐靖态度坚决,知晓再劝无益,心中反倒生出几分感动,陛下如此重视人才,将来成就大业必定有望,于是躬身应道:“臣遵旨,这就去安排。”
“另外,孔明,你随我回建邺,届时你先跟着蔡邕加入门下省做事,添为给事中,同时参赞军机。”徐靖思索了一番,对着孔明说道。
“臣领旨。”诸葛亮从徐庶那儿听说过,一下进入了民国的核心组织,诸葛亮也是心情难以平复,毕竟年纪轻轻的,但是他也是自信满满,亮这一生,怕过什么?
“刘辟,你就留在江陵,协助庞统筛选军队,朕封你为江陵司马,你且好好做事,等到立下功劳,朕自会提拔于你。”徐靖也没有忘记边上的刘辟,当即给刘辟画了个大饼,好好吃去吧。
“刘辟,不,末将谢陛下厚恩,末将必以死相报!”刘辟那叫一个激动啊,从乱匪变成正规军了,这他妈,比考上公务员还公务员,直接是从劳改犯到公务员的逆袭啊。
又过了一阵子,打探消息的人便传回了消息,霍峻住在江陵城外十里处的一个小村庄里,平日里深居简出,只偶尔会与村里的猎户一同上山打猎。徐靖听闻后,当即换下龙袍,穿上一身素雅的便服,只带了庞统、潘璋和两名贴身侍卫,便轻车简从地往城外而去。
一路颠簸,不多时便到了那小村庄。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田间地头,此时正是午后,村民们大多在自家院中休息,村子里显得十分安静。按照打探来的消息,几人很快便找到了霍峻的住处,那是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院墙上爬满了牵牛花,院子里还晾晒着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
徐靖走上前,轻轻敲了敲院门,片刻后,院门“吱呀”一声被打开,一个身材高大、面容刚毅的年轻男子走了出来,他身上穿着粗布短褂,腰间挎着一把弯刀,正是霍峻。霍峻看到院外站着几个陌生人,眼神中带着几分警惕,开口问道:“诸位是何人?前来此处有何贵干?”
庞统上前一步,拱手笑道:“霍壮士别来无恙?在下庞统,身旁这位便是当今民国陛下徐靖。陛下听闻霍壮士有经天纬地之才,特意亲自前来,想请霍壮士出山,共图大业。”
霍峻闻言,心中猛地一震,他抬头看向徐靖,只见眼前之人虽穿着便服,但气度不凡,眼神中透着一股帝王的威严与真诚,绝非寻常之人。霍峻心中百感交集,他自荆州降魏后便辞官隐居,本以为此生就此埋没于乡野之间,却没想到江东的陛下竟然会亲自前来邀请自己。他定了定神,当即躬身行礼:“末将霍峻,见过陛下!陛下亲至,折煞末将了!”
徐靖连忙上前扶起霍峻,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霍壮士不必多礼。朕久闻壮士之名,知你勇武过人、熟通兵法,且在荆州危难之际能坚守本心,拒不降曹,这份气节,朕深感敬佩。如今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朕恳请霍壮士出山,助朕一臂之力,共创太平盛世,不知壮士意下如何?”
这章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