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大山倒是知道祖宗是谁,但是却不在这里。
再说,紫大山从来就不相信这些。
每年,他们也只是在自个儿家里拜拜灶王爷。
拜托灶王爷保佑他们一家人有饭吃有衣穿,平安顺遂。
可事实是,年年拜,次次拜托,也着实是没啥子卵用。
该穷还是穷,该大旱还是大旱,该没饭吃依旧是没饭吃。
所以,索性就不拜了!
但是,今年不同,她家小闺女来了,所以必须要拜。
“阿娘也不知道。”
顾辞如实回答,她可不想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糊弄小闺女。
紫宝儿抬头,茫然地看着顾辞。
她是还没睡醒,听错了,还是咋地?
原来,她家阿娘没有祖宗啊!
顾辞可不知道紫宝儿的内心想法,快手快脚地给她洗了脸,梳了头发,就把她抱到灶王爷跟前。
路上,顾辞再三叮嘱着:“宝儿,一定要让灶王爷答应你,保佑咱们丰衣足食,风调雨顺。”
紫宝儿拍着自己的小胸脯保证:“知道了,阿娘,有宝儿在呐。”
顾辞笑得欣慰。
闺女就是比臭小子强!
紫宝儿到的时候,大家伙儿都在,跪了一地。
顾辞可不愿意让小闺女这个小仙女儿给灶王爷下跪,就专门给她准备了一个蒲团。
紫宝儿乖乖地坐在蒲团上。
顾辞还把她的小胖腿松松垮垮地盘起来。
自己跪在一边。
小五看到紫宝儿如此,也不知道从哪里拖过来一个蒲团,放在紫宝儿另一侧。
也学着紫宝儿的样子,把自己的小胖腿盘起来。
这个动作,看着简单,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尤其是对小胖子来说,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紫宝儿本来也就是一个花架子,小五盘腿的时候,没稳住身形,一晃悠,歪倒在紫宝儿身上。
俩人歪歪扭扭地像简易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同跌倒。
跪在俩人侧后方的王三妞捂着嘴巴,硬是没敢笑出声。
她赶紧上前,一手一个,扶起两个小胖子。
王三妞趁机凑到紫宝儿耳边,小声说道:“小姑子,待会儿你多拜拜,好好拜托灶王爷给小三小四找个好媳妇儿。”
灶王爷:……
他怎么不知道自个儿还要兼职找小媳妇!
紫宝儿一脸无语地看着王三妞。
“二嫂嫂,小四还不到五岁,就能找小媳妇了?”
被迫找媳妇的小四,还一脸虔诚地跪在那里,小嘴巴还不时嘀咕着什么。
王三妞看着紫宝儿的眼睛,极为认真地说道:“总要提前打好招呼,省得将来找不到好的。”
紫宝儿琢磨了下,也是这么个理儿。
如果不及早预约,好的都让人给挑走,剩下的可不就是不好的。
“行吧。”紫宝儿应下。
王三妞放心了,退到自个儿的位置上。
只要是小姑子答应的事情,就没有做不到的时候。
拜完灶王爷,紫家就开始吃早食。
昨天剩下的饺子馅儿,今儿个一大早安夏和安秋就捏成饺子。
杨盼盼又拌了几个凉菜拼盘,做了一大锅米粥。
当然,馒头是必备的。
吃完早食,各家就开始互相串门拜年。
顾辞让她们把客厅收拾出来,把大桌子抬到正中间。
各色糕点、坚果、糖块儿,满满当当摆放了一大桌子。
客厅的角落里放着一个又一个的麻布袋子。
桌子上的坚果分完,就可以顺手从袋子里倒出来。
在梧桐村,紫家首当其冲的是第一家。
赵光耀拖家带口第一个过来拜年。
“顾嫂子,过年好。”
“婶子,过年好。”
“好,都好。”顾辞乐呵呵地应着,顺手给赵桐慧、赵伊夏和赵伊人的口袋里,都塞得满满的。
手上也给他们塞了几块点心。
每人还有一个荷包,每个荷包里都有一个银花生。
顾辞提前在镇上的金楼里定制了一批银花生,一个有一两银子。
实打实的一两银子。
赵光耀笑得见牙不见眼。
“来年,一定给孩子们的布兜再缝大点。”
气得杨桂花在旁边可劲儿掐他。
有这么说话的吗?
太不要脸了!
“管够,”杨盼盼乐道,“多大都管够。”
孩子们跟着家中大人挨家挨户走上一遭,就不想跟他们混,都溜了。
组成团,到处窜。
这家去顺点花生,那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