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所有不可能,泄密事件只可能是万历自导自演。
他很可能是想学他爷爷,嘉靖帝的大礼仪之争,拉拢一派支持自己。
但是万历学了个四不像,直接把密疏捅出去,希望拉拢到和申时行同样想法的人。
但没想到朝臣不吃这套,没人敢跳出来。
不仅没拉拢到人,还把支持自己的申时行逼的辞官。
万历:皇爷爷也是这样做的,凭什么朕不行?
嘉靖:朕泄露密疏了?朕拉拢人支持是像你这样拉拢的?
嘉靖重视权术,所以他将密疏制度重新理了一遍,制定出一套新的规范,要求大臣们遵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嘉靖朝,有没有嘉靖赐的银章,决定了你的地位。
尤其是嘉靖母亲死后,嘉靖沉迷修仙,不上朝的几十年,没有上密疏的资格,基本也就宣告被排挤出了权力中心。
所以,李时珍不明白,嘉靖赐自己银章的意义何在?
自己也没渠道去了解各级官员的所作所为,能了解的渠道无非百姓的说法和自己接触官员之后的了解。
这个方面,锦衣卫和厂卫比自己专业。
要说民间事,各地的锦衣卫、厂卫也比自己了解。
所以,给自己银章的意义何在?
可惜嘉靖是个谜语人,李时珍冒着嘉靖暴怒的风险,再三询问,也只得到两个字的回答:“绍兴。”
什么绍兴?
绍兴什么?
是辽仁宗的年号?
还是宋高宗的年号?
难道是绍兴师爷?
正所谓:流水的县官,铁打的吏员。
又有民间俗语:吏奸似鬼,役滑似油。
绍兴师爷起于元朝,兴盛于明清。
流官到任,想要做些事,或者要求低一点,至少不被吏、役阳奉阴违,被他们架空,那就需要一名乃至数名师爷。
刚开始,做师爷的人来源复杂,并不仅仅是绍兴。
但是逐渐的,师爷基本成了绍兴的自留地。
因为江南文风昌盛、富裕,江南官员较多。
同时很多师爷要么是有功名,但是无法再进一步的士人,或者就是等待再进一步的士子。
以绍兴人为核心,以江南同乡为外围,师爷群体利用亲朋、师生或同乡、同职等关系,构织了一张大网。
随着日积月累,绍兴师爷名气越来越大。
大明朝的一半在皇帝(包含勋贵、外戚、藩王)和士绅手中,另一半则在官吏手中(清朝同样适用。)
而勋贵、藩王、外戚,家中都要请绍兴师爷,帮自己写公文、写贺表,帮自己规避法律风险,帮自己揣摩上意,帮自己迎来送往。
所以这天下,绍兴师爷占了近乎一半。
因为官员会将师爷安排在县衙帮自己做事。
有的几乎就是甩手掌柜,整天忙着和文人聚会扬名,除了上堂、接旨、和媳妇睡觉,其他事情基本全交给师爷做。
天下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员,选师爷都会选择绍兴,即便启用同乡,也只能是其中之一。
因为上官的师爷是绍兴的,上官的上官的师爷也是绍兴的,就你搞特殊,不用绍兴的。
你是对绍兴不满?还是对我这个上官不满?
李时珍绞尽脑汁,也没想到自己和绍兴有什么关系。
唯一能和绍兴扯上关系的,无非就是曾经去过绍兴,游历途中帮几个绍兴师爷治过病。
陛下,总不可能认为就凭着这个关系,我就能打入进去吧?
想起后人的一句吐槽:谜语人滚出哥谭!
李时珍现在很想说一句:谜语人滚下皇位!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