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468章 光绪:没意思。

第468章 光绪:没意思。(1/2)

    ~~~~~~

    清朝,光绪年间。

    养心殿南五十米。

    “清史稿?两朝都过了,居然还没有修出来?”

    光绪想不通,修史对前朝盖棺定论,是历朝历代应有之意,怎么都到后人的新朝了,还没修出来?

    拍了下额头,光绪暗骂自己一声傻子。

    原来是理念不同。

    封建王朝的史书好修,无非天命轮转。

    但后人不信这个,他们讲平等、讲阶级、讲民族。

    认为历史是由百姓创造的。

    这怎么修?

    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八旗、汉人,乃至天地会反贼、白莲教匪、长毛乱贼。

    光绪不由想到清初的李定国与郑成功等人,还想到了各地的大屠杀。

    大清肯定是华夏的正统王朝,这个肯定是要承认的。

    但这个正统王朝恰好又是异族,加上上面这些事,如何评价大清肯定是个大问题。

    怪不得还只是《清史稿》,这能修出来了才有鬼了。

    ~~~~~~

    【春秋笔法关键在“隐”,隐去细节,并做到整体不影响对事件的大致描述,但是隐去的细节暗示了作者的真正态度。

    于是形成了这种效果:不懂的人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认为作者只是在单纯叙述这件事。

    懂的人可以通过丢失的细节发现作者的真正态度。

    说白了就是一种高级的暗示。

    假如我们是史官,要写清史,用春秋笔法来描述东南互保这件事。

    原事件:慈禧和清政府向多国宣战,诏全国督抚进京勤王,东南各省达成协议不帮助清廷。

    一:清廷乱命,东南不奉诏。

    事发因清廷乱做决策,但是东南各省仍然承认尊重清廷,认为这是诏命,只是不奉行。矛头指向慈禧,因为谁都知道是慈禧实际决策,说清廷不说慈禧是为尊者讳。

    二:清廷命,东南不奉诏。

    减少了清廷的责任,将责任转移给东南各省,因为只说清廷命,而非乱命,东南各省不奉的是正常诏命。

    三:清廷乱,东南不奉诏。

    只说清廷现在很狼狈,没有提到清廷的决策,事实上变相为清廷开罪。

    并且把东南各省推到风口浪尖,中央大乱,东南坐怀不乱,有不忠之罪。

    但还是强调东南各省仍然尊重清廷,认为这是诏命。

    四:清廷乱,东南不奉。

    去掉了“诏”字,突出此时东南各省已经不把清政府放在眼里。

    五:清乱,东南不奉。

    不说清廷而说清,突出不仅仅是北京的清政府乱,全国都陷入恐慌之中,强调清政府的无能和大局的不可收拾。

    六:清乱,东南互保。

    不说不奉,而说互保,强调东南各省并非是为了反对清廷,而是为了保全自身辖区稳定,实际上比较认可东南各省的做法。】

    ~~~~~~

    评论区:

    〖其实就是屁股决定脑袋,看你站在哪队,为哪个利益集团说话。〗

    〖让门外汉看不出来态度,比其他拿新闻标题举例子那个隐晦多了,情绪上不刺激,搞得好像很客观,其实走私货。〗

    〖厉害厉害,微言大义,一下就看懂了。〗

    〖春秋笔法在今天被异化了,原本是作者因为某些原因,选择既不被当权者一票否决,又能把真实历史线索传递给后世。如今,春秋笔法成了,篡改历史,黑的说成白的。〗

    ~~~~~~

    清朝,光绪年间。

    站在养心殿前,看着不远处的隆宗门,那里有一排小木屋,正在烈火中燃烧。

    从世宗宪皇帝始,那里便是天下读书人终其一生想要进入的地方。

    如今,却……呵呵。

    大臣们、太监们、侍卫们,喊着走水,提着木桶灭火。

    光绪帝自嘲的笑了笑,何苦来哉。

    如今和东南互保也没多大区别了。

    南边全是汉人团练,打不得,骂不得,解散不得。

    光绪虽然年轻,但养寇自重的道理还是懂得。

    今天下令解散团练,明日教匪、长毛贼就会突破长江往北京而来。

    何况,团练是各地自筹粮饷养着的,名义上解散了,又能如何?

    换个身份,就成了家丁、打手。

    你还能不准士绅养家丁了?

    至少现在名义上,团练也是大清军队的一部分。

    罢了,罢了。

    光绪看着天幕,有些无奈。

    明知未来如何,却又不能改变的感觉,最为难受。

    东北回不得,紫禁城坐不稳,两难自解。

    逼急了,朕革自己的命,留个好名声。

    “小邓子,走吧,回去陪亲爸爸喂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