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430章 苏轼&逗小孩

第430章 苏轼&逗小孩(1/3)

    【第四则:苏轼的政治立场摇摆不定。

    自王安石变法,北宋就爆发了新旧党争。

    支持变法的叫新党,代表人物王安石。

    反对变法的叫旧党,代表人物司马光。

    双方互相攻击,于是便有人说苏轼在王安石当政的时候反对王安石,司马光当政的时候又反对司马光,难怪他哪不受待见,天天被贬。

    更有甚者,还说苏轼是有别于新旧两党的第三党,是中间派。

    典型的断章取义,节选自不要断章取义。

    苏轼确实反对,但他反对的是某项具体政策。

    他们将苏轼反对某个人的某些政策,简略为反对某个人。

    苏轼从始至终一直都是旧党,政治立场从来都没有改变过。

    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后人将旧党分为三派。

    川党,又称蜀党,以苏轼为首。

    洛党,以程颢、程颐兄弟为首。

    朔党,成员多出身北方。

    洛党的政见,与王安石多有异同。

    相同的是,他们也主张以理想来改造现实,他们所主张的理想是所谓“王道”的典范唐虞三代。

    不同的是,王安石重法,洛党重人。

    相比之下,蜀党对政事的看法较洛党柔软,言事论理不执于一端,所以他们并不强调某种理念,也不认为某种制度能独胜。

    朔党多为实务派官员,所以较重经验。

    王安石与洛党都喜欢讲唐虞,讲三代,讲“王霸之辨”,但朔党不讲。

    他们不讲三代那样遥不可及的理想,反而注重王安石与洛党看不起的汉唐经验,主张通过权衡汉唐的利弊,进行逐步的改良。

    但朔党中,也分为激进派和保守派。

    逐步改良,便是朔党保守派的想法。

    而激进派则认为保守派的主张太保守了,如果是在平稳治世的年代实行,也许有用。

    但如今是大变革时期,未免有些缓不济急,应当下猛药,一步到位。

    所以,旧党虽然统称为旧党,但其中还有三个大的派别。

    即便是派别内,也还有可以继续细分的小团体。

    由此可见,苏轼反对司马光,并不奇怪。

    旧党就不能反对司马光了吗?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政治也不是非此即彼。

    旧党得势,司马光当上宰相后,对王安石的新法只有一条态度: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废除。

    但苏轼觉得,司马光的行为过于一刀切。

    王安石有些法令是不好,但又不是全都不好,比如免役法就很好,并没有什么问题。

    所以,苏轼和司马光俩人争论的焦点在于免役法这一条要不要保留而已。

    但是在反对王安石变法这个大的立场上,他们态度是一致的。

    不能因为苏轼反对废掉王安石的免役法,就不算旧党了。

    在史书记录里,旧党中不止苏轼反对。

    范纯仁、范祖禹、范百禄,还有吕公着,全都反对司马光废掉免役法。

    如果反对废掉免役法,就代表不是旧党,那三范、两苏,还有吕公着,他们全都不是旧党了,旧党直接没人了。

    这是陷入了一种僵化的思维定式,认为属于同一个团体,就代表他们的政治主张百分百一模一样。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如同网络上某些张口门阀士族,闭口文官集团一样,总是喜欢用团体的共性来抹杀个人的特性,从而把整个历史给简单化。

    事实上,所谓的旧党成员,虽然在大的立场上都是反对王安石变法,但具体到某些细节上,他们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

    司马光虽然力主废除掉王安石的行政法令,但是王安石改革科举,重策论而轻诗赋,司马光是很支持的。

    范纯仁,范仲淹的儿子,旧党中的大佬,他觉得王安石的青苗法没问题,一个劲儿的捣鼓司马光别废青苗法。

    最后,还是苏轼站出来给阻止了。

    人不是Npc,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

    因为同属一个团体的,所以铁板一块,没有一点分歧,这可能吗?

    同样的例子,还有新党。

    曾布是新党,但他反对市易法。

    沈括反对保甲法,章惇反对保甲法和保马法。

    而吕惠卿,手实法直接导致新党内部炸锅。

    可见不管是旧党,还是新党,内部也不是所有人意见都统一的,各自都有各自的想法与见解。

    这才是正常的,这才是现实世界。

    指望一个团体、一个党派、一个集团内部,所有人共用一个大脑,这种情况只会在阴谋论者的嘴里,亦或者高度智能化的ai时代。

    但即便是智能化,也会出现答非所问,运行出错的情况。

    何况是拥有七情六欲的人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