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乐年间。
北京,城西。
诗会上。
有戴着“四方平定巾”,身穿宽袖镶黑边,衣长离地一寸,袖子甩起来能当风扇用的士子。
也有白布袍子洗到发黄,肘部打补丁,自嘲“此乃颜回遗风”的士子。
“后世考试带水壶进考场,水壶上面可以有字吗?”
科举到了明清,已经很严格了。
查衣服,查内搭,查水壶,查头发,查笔、墨、砚台,看一下是否有夹带。
还要脱掉衣服,检查一下在皮肤上是否写有字。
甚至还要做个指检手术,查一下有没有在里面塞东西。
通过天幕,也见过后人的饮料,上面有许多文字。
所以,他们很好奇,这种东西也能带进考场吗?
“看年龄,这孩童应当是后世的小学生,可能考试并不严格。”
“白蚁溃堤,若是自小就不严格,到了高考之时,抱着侥幸心理,岂不是要被取消科举资格?”
“哈哈,倒也是。”有士子笑道:“两宋之时,有一富家子,在素色内搭里,写上细若蚊蝇的小字,若不仔细瞧,还以为是花纹。”
话题越聊越偏,大家纷纷讲起历史上那些作弊的故事。
“陛下要开恩科了,诸位兄长可有把握?”
王钦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有也没有,听说此次科举难度极低。”
“既然低,为何没把握?”
“这次榜上有名者,不需要等待,可以直接分配一方为官。”
“这是好事呀。”
“好事?南越、朝鲜、倭岛、草原,你愿意去?”
“交趾在大明治下,可朝鲜、倭岛、草原,这又从何而来?莫非朝廷要动刀兵?”
王钦似笑非笑,“佛曰,不可说,自己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