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菜削发为尼,法名慧定。
终日诵经礼佛,她一直怀着对杨乃武的愧疚。
1930年,小白菜75岁,圆寂之前,她让人写了一张字条。
大意是:对杨二爷遭受的无妄之灾感到内疚,也对杨家的救命之恩无以为报,最后她强调自己与杨乃武之间绝无半点私情,纯属清白,后人如有怀疑,可凭此字条作证。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件因为被改编的版本很多,所以在讲诉中,相当多的支线情节被当做野史直接去掉了。
比如民间传说:杨乃武和小白菜从小青梅竹马,杨乃武中举之后,小白菜已经嫁人,所以俩人才勾搭成奸。
凡是涉及男女之间的爱恨情仇故事,基本都有这种情节,所以不予采信。
因为二人年龄相差太大,不可能是青梅竹马。
所有版本中,最有趣的一个版本是杨乃武女儿的回忆录。
这版本中其他的都和刚才说的故事差不多,唯独在小白菜这件事上就比较夸张。
回忆录中记载:刘县长有个儿子叫刘海升,此人玩世不恭,喜欢沾花惹草。
杨乃武仗着举人功名敢欺负我爹,我要报仇!
我报复不了你,我还报复不了你相好的吗?
于是刘海升就让一个富人假借帮工之名将小白菜骗到家中。
自己早就潜伏于此地,等小白菜进门,便锁上门,二人便将小白菜强暴了。
事后,小白菜害怕刘家权势,又怕丈夫责骂,不敢声张。
这不声张更完蛋了。
刘海升床品不好,把得手小白菜的事跟运粮官何春芳说了。
结果何春芳就去要挟小白菜,来回三番五次,基本都是:“太太,你也不想你老公知道吧”,这种倭人电影剧情。
杨乃武女儿说法的不可信之处在于官方审判之后是杖了杨乃武一百的。
杖一百的原因里就有一条:诬陷何春芳。
全浙江省官场都大地震了,怎么会漏掉一个试图强奸小白菜的储粮官呢?
而且刘锡彤要究竟有没有刘海升这么个儿子,史料也根本没写。
如果他真的强暴了小白菜,最终判决结果里不会将此人漏掉,只字不提的。
当爹的保护伞都判了,恶少根本没必要留着。
最主要的是刘锡彤最后发配黑龙江的罪名是失察失职。
如果他真是纵子行凶,颠倒黑白,那不会按照失职发配边疆这么简单。
慈禧太后都已经动刀了,根本没有必要给罪魁祸首留下体面。
杨乃武的女儿是1902年生人,也并不是案件的亲历者,相关回忆都来自其家人的口述,就难免会主观一些。
或许就连杨乃武本人也更愿意相信这是一起颠倒黑白,故意要弄死他的冤案。
老百姓们也更愿意相信在冤案产生之初,县太爷就已经做好要草菅人命的打算。
站在客观的视角来看,清末的刑事诉讼还是具有相当的严谨性和公开度的。
虽然严刑逼供是古代陋习,但从后续翻案要素就能看出来。
杨乃武案件的司法纠错主要体现在仵作没按照规定验尸、刘锡彤审讯小白菜时故意引导口供。
清政府的专案组在给出最终审判结果时,也认为刘锡彤是有预设立场和个人恩怨,加上件作不按照流程验尸导致的冤假错案。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用杨乃武案夸慈禧对不对?
单论杨乃武案,夸慈禧一句青天大老爷没问题。
因为,这件事,只能论迹不论心。
诚然,慈禧是为了打压湘军派系才派人严查。
但许多事只能论迹不论心,宜粗不宜细。
如果论心,就会产生无数种假设。
比如:制造冤案的不是湘军派系的官员,而是慈禧好不容易插入两江官场的钉子,她还会翻案吗?
也许不会,甚至还会做成铁案。
但人不能双标,如果以论心看待杨乃武案慈禧的所作所为,那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发生的同样案件和国外历史上的案件,也需要用论心的角度看。
你就会发现,这历史根本没法看。
政治斗争,重要的不是真相如何,而是需要什么样的真相。】
. . . . . .
评论区:
〖我记得不是因为申报的原因,这起案件才能沉冤得雪吗?〗
〖有部分原因,但没办法细讲,讲起来能讲两天两夜。〗
〖刺马案大事小办,杨乃武案小事大办。〗
〖杨乃武和别人老婆一起吃饭读书也是挺离谱的事情。〗
〖我感觉杨乃武算是地方上的大哥了,德高望重那种,这样算的话,也没多大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