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382章 有天命眷顾的人经历的苦难才有意义。

第382章 有天命眷顾的人经历的苦难才有意义。(3/4)

我只觉得那是一段糟糕的日子,并没有让我觉得因此而获得什么,反而令我失去了很多,我会想其实如果没有那些所以的苦难,我一定是更好,更快乐的。〗

    〖苦难只是一种既定事实,并不值得感谢,〗

    〖其实人这一辈子糟的很多罪都是毫无意义的,纯纯是为了折磨你的。〗

    〖当你穷的时候你发现身边的人都无比真诚,教育你就是顺嘴的事,说话完全不用顾及你的感受。〗

    . . . . . .

    大明,永乐年间。

    首善之地,北市。

    茶摊又走来一位私塾老先生。

    这人就是曾经在大明皇室第一场钓鱼大赛结束,在路边被汉王送了一条鱼的老者。

    和卖豆腐的王婆一个姓,不过没有亲属关系。

    他家是洪武年间,明军收复北京之后在此安家的。

    王婆家则是燕王就藩之时,从陕西迁徙而来。

    他以前也被众人戏称为老秀才。

    不过现在大家尊称他为王老、老先生。

    盖因当天让妻子不在叫自己夫君、改叫当家的之后,老秀才想通了、悟透了、放下了。

    刚进茶摊,就听屋里坐着的那位老秀才吐槽后人,摇头晃脑念起后人语录。

    “苦难怎么没意义呢?圣人有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此言一出,引得众人嘲笑。

    “哈哈,老秀才,你让圣人日复一日的种地试试?”

    “就是,让圣人三伏天来打铁也成。”

    “照你的说法,受苦受难就能成圣,这和后人口中的印度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坚信今生的苦难越大、来世福报越强,有区别吗?”

    打铁的汉子补充道:“若是受苦受难是为了磨炼人,那我八岁丧父、十岁丧母,乞讨至十三岁,又入了打铁的行当,那我就不应该是铁匠,至少也得是一地知县。”

    打铁汉子还是收着说的。

    若是不收着,恐怕得拿自己和朱元璋相比。

    洪武陛下年少丧父丧母,我也是。

    他当乞丐,我也当了。

    他当和尚,我当铁匠。

    他当皇帝,我当个知府不过分吧?

    “先帝亦是在苦难中成长,方有大明天下。”

    “元末死的人多了去了,和洪武爷有相同境遇的人不在少数,为何只有洪武爷成就大业?”

    老秀才:“那是因为先帝有天命眷顾。”

    “哦~~~”打铁汉子拖着长长的尾音,双手合掌,发出啪的一声,又随即摊开,耸了耸肩,做了个小熊摊手的动作。

    “所以,我说苦难没意义,有什么不对吗?”

    “有天命眷顾之人所受的苦难,在成功之后,用后人的话来说,那便是入关之后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可若是你没有天命眷顾,苦难就是纯粹的苦难,除了让人活的累一点、苦一点,又有什么意义?”

    老秀才怒拍桌案,放下一枚铜钱,满脸怒容的拂袖而去。

    临走之时,看向刚刚坐下的王老秀才,“兄长,竖子不足与谋,还是离这群人远一些。”

    王老秀才微笑着摇摇头,没有说话。

    那日后,王老秀才便开始教授附近人的儿孙学识。

    为了避免人说闲话,这家给块豆腐、那家给半块肉、他家又帮忙修一下农具,帮忙打把镰刀,便算交了束修。

    有传言,朝廷有意改用后世文字,用后世拼音,教化天下,还有意改进科举制。

    但改革从来不是上面人脑子一热,拍拍脑门就能做决定的。

    改革从来都是循序渐进的。

    从传出要改革的声音,到正式定下改革,至少需要数年。

    中间要平衡各方利益,研究改革方向,定下轻重缓急,为可能发生的情况做预案。

    如果皇帝一拍脑门,马上进行改革,大概率是隋炀帝的下场。

    杨广:你再骂!你再骂!你再骂!

    幼儿李世民:呜呜呜,他们骂你,你打我屁股干嘛?

    所以,大明的科举,暂时同之前一样,至少数年间,不会做大的变动。

    唯一可能的变动,就是加一些算术、科技之类的进去,还不能作为主流,只能作为支流,对大的科举方向进行一个辅助。

    王老秀才几乎是免费教大家的儿孙知识,让大家有了个奔头,所以受众人尊敬,

    没人教的话,即便看天幕,学会了后世的文字、明白许多道理、知晓后世的科技,又有什么用?

    科举要考圣人语录的,这是最基础的一关。

    “老先生,你这朋友忒讨人厌,我们是竖子,他又是个什么好玩意儿?”

    “从小考到大,也没考出个什么名堂。”

    王老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