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372章 东汉建安年间:三公辅政。

第372章 东汉建安年间:三公辅政。(2/3)

刘备一方。

    现在去,只能是送死。

    刘、孙,现在还是和大家商量。

    真等打输了,失败者是没有发言权的,只能任人宰割。

    遂也在治下开启大规模降税,并与孙刘谈判。

    曹操是不愿意让孙权加入的。

    天下英雄唯曹、刘。

    孙权是个什么东西,也配加入?

    但刘备一方放下未来的仇恨,拉了孙权一把。

    如果东吴不能加入,那东吴世家肯定要反。

    曹、刘即便联合起来统一东吴,到时候曹操占了大势,恐怕下一步就是撕毁条约,灭了刘备。

    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形状。

    “孤领兵、玄德治政,孙权负责海商。”

    刘备一方拒绝,现在天下还未平定,手里必须有刀。

    这个建议,若是天下太平之时,刘备想都不用想,肯定直接同意。

    但现在天下大乱,把领兵之权交出去,谁知道你会不会突然翻脸。

    曹操的信誉太低了点。

    但让刘备领兵,曹操也不愿。

    凭他的魅魔体质,领兵之后,可能除了曹氏和夏侯氏,其他将领都要姓刘了。

    “要不,我领兵?”

    曹、刘二人默契的给孙权竖起中指。

    小孩子就到一边玩泥巴去,别掺和大人的事。

    朱元璋:尊重一点,他是朕的孝陵卫指挥使!

    经过商议,兵权各管各的,但三方不能擅自扩军,必须三方商议,同意之后才能扩充军队。

    商讨到此处的时候,三人不约而同的停下,心中暗自补了一句:城市管理员和衙役,不算士兵。

    三方大规模军事调动,必须互相通知。

    各方朝政,暂时自理,但必须遵守目前的汉律。

    三方出人,共同制定新法。

    同时废除州牧制度,消灭军阀,回归到原本的刺史、太守制度。

    科举之事,暂且不实施,不能太过挑动世家的神经。

    但可以先兴学,等天下平定之后,再开启科举制。

    朝堂之事,三方派代表,商量着来。

    军事方面,曹操负责解决胡人,刘备解决南蛮,孙权解决百越。

    “需不需要孤派张辽帮忙?”

    “滚!滚!滚!”

    孙权脸憋的通红,我打不过你们,还打不过百越?

    你恶心谁呢?

    朝堂之事,曹占百分之五十,刘占百分之四十,孙只能占百分之十。

    但海商之事,孙、刘默契的压着曹操。

    孙占十之五,刘占十之四,给曹操留了十之一。

    曹操:“孤有百战精兵!”

    孙权:“赤壁!”

    曹操:“孤有大船!”

    刘备:“赤壁!”

    “彼其娘之,除了赤壁,你们还能说点别的吗?”

    “赤壁!”

    “多给点,否则孤没办法给世家交代。”

    经过协商,孙权让了一点,刘备让了零点五,曹操占十之二点五。

    当然,三人还有密约,待天下稳定,就对世家动手。

    愿意将土地卖给国家,带着主脉出海建国的世家,不仅礼送出境,还可以派兵协助他们建国,最高可以封为公国。

    但主脉不愿意离开,还想着在大汉作威作福的世家,就只能“自愿”出海为大汉开疆拓土。

    土地由国家回收,主脉全部出海。

    能建国是本事,死了算运气不好。

    谈判结束,三人于洛水盟誓。

    这次的祭祀品不是牛、羊、猪,乃是司马氏的人头。

    三人以这种方式昭告天下,任何人违背洛水之誓,就是司马氏一族的下场。

    同时,三人的官职也一样了,都是丞相。

    刘备选了中丞相,理由也很强大:“祖上中山靖王”。

    明知刘备是诡辩,但二人都懒得和他计较,不过些许小事。

    民间称如今的大汉为:三公辅政。

    不出意外的话,未来的大汉军、政、海外之事都是由三家统治,汉家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子。

    士子们又取周朝“国人暴动”,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执掌之事,称:共和纪年。

    并且,士子们强烈要求以定公、穆公辅政同年为:共和元年,以此类推。

    共和纪年与皇帝年号并行,为汉室纪年法。

    但共和纪年和皇帝年号谁前谁后,又引发了新的讨论。

    三人与刘协进行了不记名投票,最终四票都投了共和纪年。

    看着三人惊讶的看着自己,刘协嘴角微扬。

    都以为朕傻吗?

    曹、孙赢了,朕或死或退位。

    皇叔赢了,即便他真如后人所说的一样,仁德无双,但手底下的人会逼着他走那一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