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在西安#】
【《the mass》是法国歌手Era演唱的一首拉丁语歌曲。
有网友将其歌词音译成汉语,变成了兵马俑在西安。】
【晒太阳的c4。】
【哦,蛋快c4。】
【比他的特杀比例。】
【撸炮多啦。】
【还撸破啦。】
【吴冬梅踢死二师爷。】
【撸炮多啦。】
【还撸破啦。】
【吴冬梅踢死二师爷。】
【海扁撒旦。】
【暴打三天。】
【得送你五吨垃圾面。】
【兵马俑~兵马俑嗨~】
【兵马俑在西~兵马俑在西安~兵马俑在西~安~】
【兵马俑,兵马俑嗨!】
【兵马俑在西安!兵马俑在西安!】
【手上有提示,没别处提示!】
【没记住考傻比呀。】
【你为啥没作死?】
【别人蛋都在作死。】
【是一剥蛋干闭眼。】
【把笔没了?】
【谁淹没了?】
【我敢说书放地耶。】
【兵马俑~兵马俑嘿~兵马俑在西】
【兵马俑在西安~兵马俑在西安~】
【兵马俑!兵马俑嗨!】
【兵马俑在西安!兵马俑在西安!】
【在西安~】
【在西安~~~】
【兵马俑~兵马俑嗨!】
【兵马俑在西安~兵马俑在西安~】
【在西安~~~】x3
【~在~你~马~呀~~~~】
【手上有提示,别处没提示!】
【没记住考啥比呀?】
【为啥没作死?】
【别人蛋都在作死。】
【是一剥蛋就干闭眼。】
【把笔没了?】
【谁淹没了?】
【我敢把书放地上耶~】
【兵马俑!兵马俑嘿!】
【兵马俑在西!兵马俑在西安!】
【兵马俑在西~安~】
【兵马俑!兵马俑嗨!】
【兵马俑在西安~兵马俑在西安!】
【把笔没了?】
【谁淹没了?】
【作业没考,亚比呢!】
【作业收齐!】
【就你么写!】
【天空的鹅~~~~~拉屎到你脸上!】
……
评论区:
〖空耳歌曲。〗
〖太洗脑了,已经忘记了原本的歌词。〗
〖别念了,我记住兵马俑在西安了。〗
〖秦始皇:你给我去修长城,怎么出了你这个逆孙?〗
〖迪麻洛,迪麻洛嘚,迪麻洛黛西,迪麻洛黛西鸭!〗
. . . . . .
大秦,咸阳。
始皇看向李斯,李斯又看向章邯。
章邯盯着郑国和蒯彻。
蒯彻即蒯通,因为避讳汉武帝刘彻的“彻”字,所以《史记》与《汉书》中将他记载为“蒯通”。
“朕的兵马俑不是彩色的吗?”
朕的五颜六色、色彩分明的陶俑、陶马,怎么变成光秃秃的了?
郑国、蒯彻对视一眼,满是无奈,向墨家巨子投去求救的眼神,
“陛下,久藏地中,漆会脱落。”
“臣在齐地见过一个农民,他为自家父亲下葬之时,在地中不小心挖出一个彩色陶罐,色彩艳丽,然不到两个时辰,色彩尽褪。”
“想来应当是遇见空气,发生了后人口中的氧化反应。”
躬身行礼,墨家巨子解释道。
始皇:“……”
不是保护性发掘吗?
不是有了万全的准备才会发掘的吗?
不是已经在万历的皇陵吃过一次亏了吗?
怎么还会……
始皇皱眉思索着皇陵的问题。
下首最尾端的译者们,想到的则是另一个问题。
原来后人学习他国语言的方式,和我们一模一样呀。
初中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用拼音加文字的方法死记硬背。
比如thanks,就是三颗屎。
bus,就是爸死。
yes,就是爷死。
古代的翻译员刚开始学习他国语言的时候,其实也倒差不差。
而乐者则是在回味这首歌曲的音乐。
“庄严、肃穆,有些像祭祀所用的歌曲。”
东郭徵侧身向南郭爔、西郭韘